“妈妈,我不行,我不会,我做不到”,孩子不自信,如何提高自我效能?

发布时间:2025-04-10 09:58  浏览量:13

有一次外出,恰好碰到一对母女的谈话,妈妈说“宝贝,这次钢琴比赛你也参加吧?”

女孩低声细语的说“妈妈,我不行,我害怕”,听起来特别没有底气。

妈妈有点生气了,“这你都不敢,这么不自信,你还学啥?我看你什么都不用学了。”女孩很委屈,妈妈又有些心疼。

为什么孩子这么不自信?根源就在于孩子幼年时期的自我效能没有建构好。

一、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他给出的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记得小朋友两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次带他出去玩,商场里有个高度1米左右的半圆形的凳子,我认为有点高,

所以,就给他抱上去了,但实际上这个高度他努努力也是可以上去的。

然后,我想让他自己试着爬上去,他不愿意,还要求抱抱。

我就蹲下来告诉他,用手臂的力量把身体撑起来,然后大腿使劲,

他试着努力了一会,真的就爬上去了,咧着嘴就笑开了,看着他那股认真劲,我也很欣慰。

这两种方法,他的目的都达到了。

第一种方法,是依靠妈妈帮忙完成的,他有一种感觉,会觉得“妈妈很厉害”。

第二种方法,是他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的,他会感知到“自己很厉害”,而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宝宝的自我效能感。

所谓的自我效能感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我能行,我可以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把事情做好。

在《会学习的孩子》里面,自我效能这一部分说得也非常详细。

家长和孩子要多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孩子的自信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

如此,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孩子才能拥有我能行的底气。

二、自我效能的重要性

自我效能是自信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自信,这种信念就会支撑他做任何事。

一个人若是不自信,做什么事情都会犹豫不决,想做又不敢去尝试,

遇见事情以后,人们都会归因,高自我效能的人会把原因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而低自我效能的人会把原因归结于能力不足。

三、哪些行为会破坏孩子的自我效能?

1 替孩子解决问题。

孩子有需求的时候,还没等他开口,仅仅是一个眼神,或者手一指,我们都能够心领神会,马上去把他要的东西拿过来递到他面前。

这样替孩子把问题解决,就会破坏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为他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可以得到满足。

时间长了,他也不会有动力,就会完全依赖于我们,结果就是,父母会反过来责怪孩子这不行,那不会。

比如喂饭,我们不相信孩子自己会吃饭,相反,我们会认为他需要帮忙,需要我们喂,他才能吃饱。

2 把孩子探索的过程视为捣乱

孩子小的时候喜欢抽纸,反复的抽,一小会抽一大堆,玩的不亦乐乎。我在旁边看着就觉得特别好笑。

此时,若父母“看不见”孩子,就会觉得孩子太淘气,刚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桌子转眼之间又弄得乱糟糟,

便会阻止或者打孩子,孩子会因此大哭,我们又会接着认为孩子“不听话”。

其实他只是在探索而已,他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有能力把抽纸扯出来,他很享受这种成功的喜悦,而我们就会觉得孩子是在捣乱。

3 对比别人家的孩子

“你看看人家的孩子,多优秀,多听话,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

孩子虽然小,但他也是听得懂大人的话的,听的次数多了,他的自信心就会慢慢的下降,认为别人才是好的,自己不好。

即使他已经很努力了,他也没办法改变父母的言语对他的影响。

四、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

1 别做手快的父母,让孩子自己尝试。

蒙台梭利曾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往往孩子一个眼神,我们就会屁颠的去帮孩子拿到他想要的东西,

只是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家长可以试着让他自己去完成一些小事,哪怕那个事情在我们看来,有一点难度,

当他自己把事情做成的时候他会很开心的,他会觉得,“噢,原来我有能力做好”,这时候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加。

2 提升价值感,让他觉得自己是有用的。

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体看重自己,觉得自己的才能和人格受到社会重视,在团体中享有一定地位和声誉,并有良好的社会评价时所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追求价值感与归属感。

父母可以适当的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当他完成的时候,对他说声“谢谢”,让他感觉到自己也是有用的,是被需要的。

3 平等对待孩子,多鼓励少训斥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像朋友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是居高临下的。

当孩子受挫的时候,我们多给予鼓励,而不是噼里啪啦的一顿教训,这会让孩子更加挫败。

4 如果孩子经常说我不行,我不会

上小学以后,孩子的学习日渐紧张,也有些孩子力不从心,明明很努力,结果却总是不如意。

我们可以尝试着引导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不要总是否定自己,慢慢来,任何时候提高自我效能都不晚。

当你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清空这两个字,然后对自己说,我能行,暗示自己的大脑,这样才能克服我们对困难的恐惧。

在《会学习的孩子》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根据这7个题目来测试自己的自我效能感高吗?

然后,根据书中给出的一些方法,多关注孩子成功的时刻和进步的地方,慢慢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

这本书除了自我效能以外,还有优势视角、竞而不争、grit精神(3分钟热度)等9个方面来帮助小学生拥有更优秀的学习能力。

当我们大人对辅导孩子这件事感到心无力的时候,也可以拿出来翻一翻,

这本书有概念有方法,很实用。适合1-6年级的小学生家庭。

五、总结

往往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可以慢慢的锻炼孩子,以至于以后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他可以凭借自身顽强的信念,去迎接那些挑战。

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现在开始改变,不给孩子贴标签,

不对比,不否定,唤醒孩子的内在力量,并且让这种好品质伴随他一生吧。

猜你需要,可戳

幼小衔接必看

愿孩子们都能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

觉得文字有收获,欢迎你屏幕右下角点赞、分享和推荐,感恩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