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决定离婚后,一个女儿能做点什么?

发布时间:2025-04-11 15:36  浏览量:17

今天的话题,来源于一封我心里一直放不下的「世相来信」。

信来自读者@DZ。大约两年前,她心绪复杂地写来一封信:

“我妈妈决心要跟我爸离婚了,我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庆幸妈妈可以做自己了,另一方面又觉得婚姻制度给她设置了很多离婚的门槛,让她却步了。”

她想为妈妈做点什么。就像很多在 20 多岁的年纪,想要帮助年老的妈妈走出不幸婚姻的女儿一样,她迫切地想用自己的努力,帮妈妈促成这件事。

“我想要成为妈妈的依靠,不,我是一定要成为妈妈的依靠。”

她打去民政局问需要什么材料、走哪些程序,在网上咨询律师,还去了婚姻登记处,想看看能不能帮妈妈领到一份离婚协议书的模板。

但妈妈犹豫了,“再看看吧,到了迫不得已再说。”

我后来和@DZ 之间有过几次信件往复。在最后一次回信中,她的妈妈依然没有下定决心。

我时常想起这封信。不只是期盼一个光明的结局,而是因为它让我意识到:

对于迈入中老年的女性来说,离婚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因此,在今天这篇文章里,我带着和 @DZ 母女同样的纠结与困惑,想要弄清楚一个问题:

在子女成人后,即将步入老年的妈妈如果想要离婚,她会遇到什么问题?她要考量哪些问题?

韩剧《了解得不多也无妨,是一家人》

从数十年的婚姻惯性里萌生出“出走的决心”,是很珍贵的,但让这份珍贵再往前一步,却很难。

所以我们需要更明确客观地知晓,一个接近老年的女性,要从一段破败的婚姻里解开绳索,她要面对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你的妈妈有过类似的经历,欢迎填写表单分享给我们,她达成离婚之后,生活的后续。

我们不期待会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或许,当有更多的样本出现时,会驱散一些纠结和恐惧。

父母在迈入老年后开始离婚,并不少见。

北京西城区法院曾公布一组数据:2016-2021的五年里,受理的离婚诉讼案件中将近一半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

不只在国内,国外的老年离婚潮也在持续发生。

早在 2013 年前后,韩国老人的离婚率已经超过了年轻人。

日本也早有了“熟年离婚”的说法,甚至出现了“卒婚”的新流行——父母在子女长大后选择分居,“从婚姻中毕业”,各自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日剧《熟年离婚》

美国戴尔德·贝尔曾经采访了 400 名中老年离婚者,写了一本《晚年离婚,从头再来》。

在书中他感受到了大家的迫切: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并从家中搬出,这些夫妻经常会互相看着对方想,「我有可能还会再活30年,我还想和这个人在一起度过余生吗?」”

还有一个很细微的发现是:

在大部分的离婚案件里,女性都是首先提出来的那个人,无论是在中年还是老年。

就像 @DZ 所说,在父亲还在维系外人看来“光鲜亮丽”的家庭的时候,妈妈反而是最先提出中断婚姻的人。

“我想离婚了。”

“不想过下去了。”

“我要过我自己的生活。”

电视剧《我的助理不简单》

与此同时,长大的女儿在获知母亲的念头后,往往会成为这个家庭里最积极想要推动进程的人。

——我们长大了,我们有了经济能力、法律常识、心理学知识和检索信息的能力,我们的通讯录里有读法律系的老同学,我们的书架上摆了《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我们能帮助妈妈,我们要帮助妈妈。

这样的念头在不断生长。

无数对母女萌发了出走的决心。

但这不够。我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不够。

在互联网上,能被大数据推到你眼前的故事,很多带着完全光明的尾巴。

我们看到 50 岁的苏敏离婚后,一个人自驾去追求诗和远方。

我们看到热搜上 “73 岁的姥姥离婚后”,高喊“我自由了”。

评论区也都是清一色的欢呼和祝福:

“妈妈该离婚!”

“庆祝妈妈自由!”

“祝福姥姥!”

电影《出走的决心》

铺天盖地的“离婚后妈妈终于过上了理想生活”的叙事卷到我面前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惶恐。

光明的尾巴是全貌吗?肯定不是。

我依然瞥到一些真实的生活里,一些真实的女性,离婚后未被暴露的部分。

是精神上的后遗症:

“她好像结束痛苦了,但还是不知道怎么让自己放松和开心起来。”@x

是面对的舆论压力:

“妈妈离了婚算是外姓人,又是她闹着离的,她在村子里其实已经待不下去。”@网球选手

是另一场婚姻的围剿:

“她从一个男人那里解放出来,然后周围的亲戚开始催婚,想要把她介绍给另一个男人。”@稳稳

这些隐秘的角落都无从被看见,以至于当我们看到一个女性在婚姻中不幸的时候,会粗暴地问她:为什么不离婚?

我们把离婚当作故事的大结局,后面的故事,要么用美好带过,要么很少被展开。

是的,那个教科书里古老的问题,“娜拉出走后该怎么办”,在老年女性的处境里,其实从来没有人给过答案。

离婚从来不是结局,离婚是故事的起点。

我们想要从真实的生活里获得答案。

所以,如果你的母亲已经离婚一段时间,可以向我们描述一下,她是怎样生活的?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她后来又是怎么解决的?

比如,当一个年老的女性决定离婚,她会面对什么?

离婚的手续复杂吗?

她可以去哪里找律师?

她要怎么处理那些来自丈夫、子女、家人和社会“不同意”的声音?

她要怎么回应那些劝她忍忍的话:“几十年都过来了,现在怎么就过不下去了”?

她要怎么在离婚中保有自己的财产?

她要怎么面对自己在遇到上面这些问题时的犹豫?

我们也想知道,当一个年老的女性已经离婚,她会遇到什么问题?

离婚了之后可以去哪儿?

怎么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

要如何适应新的社会身份?

离婚后,痛苦会立马停止吗?

她会变得孤独吗?

她要怎么给自己养老?

她会面临新一轮的催婚吗?

她要如何屏蔽那些“一把年纪还要闹离婚”的声音?

她的生活重心会去向哪里,是从“丈夫”走向“孩子”吗?

她要怎么疗愈在婚姻中产生的创伤?

要如何重新面对自己?

当然,摆出这么多的问题,不是劝那些婚姻不幸的妈妈们不离婚了,而是我们都知道,理论和口号并不能给出答案,无论是婚姻还是人生。

我们需要一些实际的解决办法,或者最起码,我们需要看到一些从真实的生活里,摸着石头跨过河流后,萌发出的力量和信心。

离婚是第一步,但我们还得向前一步。

重要的从来不是离婚,而是,觉醒之后,我们必须重新面对自己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