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妒英才!辽宁信奥银牌于行健坠楼身亡,仅16岁其濒死喊妈妈救我

发布时间:2025-04-11 07:46  浏览量:19

在东北育才中学的绿茵场上,总能看到那个抱着笔记本电脑疾走的清瘦身影。2025年秋季开学季,这抹身影却永远消失在实验楼的转角——16岁的全国信息奥赛银牌得主于行健,用双手触碰过编程世界最高领奖台的天才少年,最终将生命定格在水泥地面的血泊里。父母翻阅遗物时抖落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排列着代码符号的缝隙间,赫然夹着皱巴巴的泪痕信纸:"今天的模拟赛又错了一道选择,他们说这样的失误足够把我踢出省队。"

这个曾在初中就横扫全省人工智能编程赛场的少年,骨子里住着同年龄不相称的沉稳。初三便与煤省顶尖高中生鏖战算法沙场,十指翻飞间破解高中生都难以企及的编程难题。获知被东北育才超招时,他把通知单叠成纸船放进浑河,直到被巡河人员发现时才低声解释:"想让妈妈知道我的成绩。"当同龄人尚在备战中考,他已将辽宁省初中组编程之王的证书锁进抽屉最底层。

2024年盛夏蝉鸣里,于行健带着无数深夜调试程序的疲惫走进全国总决赛。银牌证书在镁光灯下泛起冷光,场馆寒气中他接过清华强基计划的橄榄枝。领奖台上的笑容还未褪去,少年却在贴吧记录本里写道:"考试机器指示灯每周要燃烧128小时,可我的程序永远查不出哪里漏了快乐值。"翌年省队选拔赛前夕,他的神经网络代码实验三次出现0.1秒延时,省集训队的名单最终将这颗饱经风霜的新星拒之门外。

父亲整理遗物时找到的104本错题集,每本扉页都黏着不同颜色的数字便签。数学竞赛的红色标记压缩在第九页,物理集训的蓝色符号堆积至三十六页,而160页后的信息奥赛记录本上,"省队失利"的墨迹浸透背面的课程表。母亲翻到失联前最后一本笔记本,最新页歪斜的字迹突兀地挤开代码字符:"他们说考试是给父母的礼物,可我的代码怎么算不出人生的答案?"

当最后的终端指令启动于十五楼的风里,这个从未在考场失手的少年,终是与实践着应试与热爱平衡的生命算法背道而驰。他曾用超凡的代码能力解构万物规律,却始终参不透当代教育体系下青少年心理波动的校验码。压垮天才的从来不是某次竞赛的失利,而是被迫套用标准答案的人生试卷里,永远缺失的自主命题部分。

赴考路上的梧桐叶落了满地时,照常响起的早读铃声里却残留着某个未完成的解题思路。白发教授对着教室第三排的空座位长叹,那里曾有双眼睛比屏幕蓝光更加闪亮。课桌抽屉深处,泛黄的便签纸写着最后遗言:"我想听您再讲讲猴子分桃问题,用适合小孩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