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产后妈妈帮带娃一年 我不知感恩还嫌弃 昨晚爸爸的举动让我哭了
发布时间:2025-04-09 23:56 浏览量:14
我是和老公住在县城的。前几年房价八千多,我们攒了几年钱总算付了首付,两室一厅,客厅西晒。晚上做完饭,墙壁还是烫的。
周围邻居基本都是上班族,两口子背着房贷,每月还要养娃。每天早上七点半,小区楼下全是骑电瓶车送孩子的年轻人,像极了一大群赶着投胎的候鸟。
说来讽刺,邻居都羡慕我家有老人帮忙带娃。尤其是对面王姐,每次碰到都会说:“你妈就愿意来县城待着啊?我妈可是一个礼拜都嫌久。”
“哪是愿意。”我强笑道,“要不是我坐月子时没人帮忙,她能来吗?”
妈妈来帮我带孩子刚好一年零二十三天。是的,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我每天都在倒计时,盼着她快点回农村老家。
农村人爹妈到你家帮忙,总会带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妈妈也不例外,带了半袋自己腌的咸菜,两罐自家蜂蜜,还有几包晒干的红薯片。这些东西堆在我家厨房的角落里,像个格格不入的存在。我每次收拾厨房都要避开它们,生怕弄脏我刚擦完的台面。
“妈,你看这些能放多久,都占地方,放坏了多浪费。”
我说过好几次,她只是笑笑说:“没事,能吃完的。你尝尝这个蜂蜜,可好了,你姑家的蜂箱,今年的新蜜。”
“我不吃这些,太甜了,对牙不好。”
妈妈每次都是这样,不管我怎么说,第二天厨房还是那个样子。时间长了,我干脆把那些东西都塞进了阳台的杂物柜,眼不见为净。
生了孩子后,我只休了四个月产假就回单位上班了。是个行政岗,朝九晚五,工资虽然不高,但双休还有五险一金。日子不算富裕,但过得还可以。
县城的幼儿园三岁才收,我们又请不起全职保姆,只能是妈妈来帮忙。开始还好,但时间久了,我越来越受不了她的生活习惯。
她有很多让我抓狂的地方。
比如她总是清晨五点多就起床,在厨房里捣鼓东西,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我们的房子隔音不好,声音能传得很远。隔壁曾敲过墙,我只能和对方尴尬地笑笑说:“不好意思啊,我妈农村来的…”
妈妈喜欢把洗完的衣服晾在阳台上,那些灰扑扑的衣架和我买的彩色防风衣架放在一起,像是两个世界的东西。她晾衣服从来不分类,我的衬衫能和老公的袜子挂在一起,有次我出门前发现我的白衬衫上粘了一根红色的线头,当场就崩溃了。
最受不了的是她做饭。自从她来了,家里的抽油烟机像是永远在轰鸣。农村人做饭油大火大,我家餐桌上总是一堆我不喜欢的农村菜。红烧肉炖得肥腻,咸菜炒肉丝咸得要命,还有那半生不熟的手工面疙瘩,每次看着我都能吃下三口饭。
“你小时候可喜欢吃这个了。”她总是这么说。
但我已经不是那个在农村长大的小女孩了,我在县城住了八年,早已习惯了轻食沙拉和水煮青菜。
我不止一次暗示过她,但她似乎听不懂,或者是不想听懂。周末我会亲自下厨,做些清淡的饭菜,但她总是站在一旁念叨:“就这点菜咋够吃啊?”或者”太淡了,没味道。”
我和老公因为她的事没少吵架。
老公是个老实人,县水利局上班,规规矩矩按时下班,月收入五六千。他总说我对妈妈要宽容点,毕竟是来帮忙的。可我觉得他不懂我的感受,他从来没有过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挫败感。
一年到头,我和妈妈的冲突越来越多。
有次我加班到晚上九点回家,发现她把我几千块买的那套北欧风格的床单换成了她从老家带来的粗布床单,说是”这个透气”。我当场就和她吵了一架,最后摔门而出,在小区楼下的长椅上坐到半夜才回去。
邻居都夸我妈妈好,说孩子带得多好,白白胖胖的。可他们不知道这一切的代价是什么。我的生活空间被侵占,我的生活方式被打乱,我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
我开始在单位里拖延下班时间,宁愿多加会儿班,也不想早点回家。
孩子满周岁那天,老公提议请妈妈吃顿好的。我勉强同意了,选了个县城最好的酒店,人均一百出头。饭桌上,老公提议妈妈再多住几个月,帮着带带孩子。我心里一阵烦躁,但碍于场合没有当场反对。
回家路上,我对老公发了脾气:“你知不知道我多想有自己的空间?一年了!整整一年!我受够了!”
老公难得地沉默了很久,然后说道:“那就送妈回老家吧。”
第二天,就是昨天,老公请了假,说是要送妈妈回老家。我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了。
出门前,我看妈妈整理行李,居然只有来时那个破旧的帆布包,和一个塑料袋。
“就这些东西?”我有点意外。
“够了,够了。”她笑着说,“回去又不远。”
老公把车开到楼下,妈妈抱了抱还在睡觉的孙子,低声说了句”乖”,然后提起她的包下楼了。
那天我请了半天假,在家收拾东西。妈妈走后,家里一下子安静了很多,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打开冰箱,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饭盒,每个上面贴着标签:“周一午餐”、“周二晚餐”…足足有一周的量。
我恍然发现,妈妈是知道要走的。
晚上老公回来得很晚,一进门就把车钥匙往桌上一扔。我正要问他怎么回事,就看到他红着眼睛,脸色很不好。
“怎么了?”我问。
他没说话,直接去冰箱拿了罐啤酒,一口气喝了大半。
“你妈这一年,每个月只花了三百块钱。”他突然说。
“什么意思?”
“你妈每个月攒下咱给她的两千块钱生活费,只花了三百。”老公喝了口啤酒,继续说,“知道为什么吗?她说要留着钱,万一咱们以后有急用…”
我愣住了。
“我送她回去的路上,她问我要了咱家每个月的开支清单。你知道她为什么问这个吗?”老公的声音有些发抖,“她想算算自己在这里一年,给咱们增加了多少负担,好回去把钱补给咱们。”
我突然感到一阵眩晕。
老公站起来,走到阳台,从我之前塞杂物的柜子里拿出一个牛皮纸信封。
“这是你妈昨晚偷偷塞给我的。”
我打开信封,里面是厚厚一沓现金,还有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娃他妈,这钱你收着,我知道你们县城买房不容易,这是我这一年攒下的,一共两万多。你别嫌少。你爸前几年那场病花了不少钱,家里也不宽裕。娃挺好的,你照顾好自己,少生气…”
最后一句是:“有空带娃回乡下玩,不过你要是忙,就不用来了,我知道你工作重要。”
纸条很短,字迹歪歪扭扭,还有几处涂改的痕迹。
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老公递给我一个塑料袋:“这是你爸让我转交给你的。”
塑料袋里是几罐自家腌的咸菜,一小罐蜂蜜,还有一袋红薯干,和妈妈来时带的一模一样。
“爸说什么了吗?”我擦着眼泪问。
老公深吸了一口气:“你爸拉着我到村口的小卖部,买了包中华,说是要请我抽烟。你知道的,你爸平时舍不得抽这个。然后他说…”
老公停顿了一下,声音哽咽:“他说,谢谢我娶了他女儿,让他闺女在县城过上了好日子。”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起来。
那一刻,我无比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丑陋。我嫌弃着日夜操劳的母亲,嫌弃她的口音、她的习惯、她带来的一切。而她却只默默忍受,还想着为我们省钱。
老公抱住我,轻声说:“咱们明天回趟老家吧。”
我点点头,泪水模糊了视线。
桌上的手机突然亮了,是妈妈发来的信息。可能是爸爸帮她发的,因为妈妈不怎么会用智能手机。
信息很简单:娃他妈,家里的南瓜熟了,你爱吃的那种,下周我给你带些。
窗外,县城的夜色笼罩着一切。我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灯火,想起小时候妈妈教我认字的情景。那时候她的手粗糙却温暖,教我一笔一画写下”妈妈”两个字。
我拿起手机,回复道:“好,我和孩子等你。”
然后我又补了一句:“妈,对不起。”
发完这条信息,我打开冰箱,取出一盒标着”周一晚餐”的饭盒。里面是我最不爱吃的红烧肉,但今晚,我要好好吃完它。
那晚,我梦见自己又回到了老家的院子里,妈妈在井边洗菜,阳光透过树叶在她花白的头发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她回过头,对我笑了笑,说:“囡囡,回来啦?”
是的,我回来了。带着满心的愧疚和深深的思念,回到那个我一度想要逃离的地方。
那个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爱,却被我无情嫌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