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外孙》:那些被忽略的妈妈们
发布时间:2024-09-07 15:41 浏览量:39
这是一部关于遗产争夺的电影,却没有那么狗血淋头;这是一部关于亲情和守护的电影,表达却相对克制;这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的电影,即便故事发生在遥远的泰国。帕特·波尼蒂帕特参与编剧并导演的《姥姥的外孙》,故事聚焦在东南亚热带国家的潮汕人移民家庭,即使角色主要讲着泰语,我们依然可以将其看做是一部中国电影。姥姥是信奉观音菩萨的大乘佛教徒,笃信一些仪式和保佑之类,那是一些中国老人的迷信。中文名为马群耀的普提蓬·阿萨拉塔纳功饰演外孙,他从一个吊儿郎当的游戏主播,从算计姥姥的遗产,到日复一日的相处,最终找回来真正的亲情,姥姥去世后那一声声指路是最真诚的道情。
命运的随机牌面,会肆意的派发给每个人,本质上就是概率问题,然而对于姥姥或者奶奶来说,孩子无论男女都是自己的,但是平等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并不平等。亲子是一场缘分,时间是最大的鸿沟,而“记住”则是唯一的诉求。对于第三代来说,能够与姥姥有这么一场触及灵魂的相处,更是彼此情绪价值体现的巨大在场。与其说观众在本片看到“孝道”文化,不如讲这是明确揭穿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待老人不过就是“糊弄”,完全谈不上“孝顺”。她既不满意于功利心强的长子和儿媳,但是那双不合脚的鞋却一直穿着;她更对好赌且不上进的次子有怨言,却不希望他常回家看看不见反而代表着他活的容易一些;她更希望女儿陪在她身边,却什么也不能留给她,也许只有遗传的癌症,这就是中国式母亲和女儿的恩怨故事的典型模式。男主问姥姥谁排在她心中的第一位,既是亲情的拷问,也是对继承房子的预期。姥姥在电影中的表现,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式母亲。
每一个妈妈,也是别人的女儿,也是兄弟的姊妹,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主人公虽然是“外孙”,但实际上电影的犀利重心却在那些被忽略的妈妈和女儿。对母亲付出最多的,永远是女儿,但是在母亲遗产分配中永远排在最后。电影中的外孙,也不过是在姥姥最后的时间里陪伴着她,而母亲作为女儿却是一生。上溯,姥姥何尝不是如此。姥姥的哥哥,则是彻底断绝了兄妹之情。这两代母亲和女儿,都没有获得遗产的份额。至于外孙,姥姥早就按部就班的给他存钱,最终外孙感念甚深,用这笔钱为姥姥买了豪华墓地。之所以不厌其烦的叙述剧情,就是为了说明本片打动中国观众的根本原因,那就是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境,每个人心底都有一面镜子,既照他人更照自我。
本片非常耐心用生活流表达细节,即便在争夺关注和财产的角力也是情绪稳定。素人乌萨·萨梅坎姆饰演的姥姥,是个非常鲜活的角色,她眷恋着每周一次的家庭聚会,却往往大家伙在吃完饭后就一哄而散,女儿之外的沟通和理解付之阙如。她最孤单的一天,便是春节后面对剩菜,这与许鞍华导演的《女人四十》和《桃姐》里面的两位老人相比更加寂寞。化疗后的姥姥在深夜,向早已经逝去的父母哀求带自己走的片段,是电影表达人物弧光的高亮时刻。一个人即将走完漫长的人生路,如同婴儿一样无助呼唤着父母。姥姥与儿孙的的心理时间,完全不同步,彼此看待外界的眼光也是如此。相对来说,《过年》《都挺好》《孝子贤孙伺候着》等同题内地影视剧显得过于闹腾和传奇化,大鹏的《吉祥如意》则是复杂的对倒呈现到了《寻梦环游记》那个精神层面,《姥姥的外孙》最终落点在外孙对姥姥的铭记,也是对“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的东方诠释。(发布于《综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