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越来越像妈妈

发布时间:2024-09-09 12:51  浏览量:38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感觉自己在某些方面越来越像我妈了。比如,每次和家人一起吃饭,我总是成了最后坐在餐桌上的那个人,吃得慢慢地,还可能把一些剩菜慢慢都吃掉了。

做好饭以后,我也不再着急和家人一起吃了,而是喜欢把灶台收拾干净才开始吃饭。以前很不喜欢妈妈的这个行为,如今反而理解了,就是保持做一件事情的流畅,做饭和搞卫生像流水线上不同的环节,一气呵成,心里才畅快。

至于吃饭,本来就是有快有慢,饿了的人就先吃,都是家人也不要紧,没有那么多规矩。以前看着妈妈在厨房忙碌,自己先吃心里不安。如今反而放松了,看到家人不等自己吃饭,心里也没啥不舒服了。

在我妈的身上有一种特别难得的松弛感。村里有一户人家不知道什么原因,大家都喜欢去他们家坐坐,聊聊天。记得小时候特别忙,但是我妈还是喜欢抽点时间去听别人说话。晚上很晚了,她才开始剁番薯藤(晒干以后冬天喂猪)。我有时觉得她本来没必要熬夜的,时间都浪费在听别人八卦了。

她现在村子里还是这样,有时准备去地里干活,别人叫她喝茶去,她就把活放一边,先喝茶聊天去。妈妈经常晚上八九点才吃晚饭,她有自己的时间表,从来不会觉得必须几点准时吃饭。以前我很羡慕那些单位上的人傍晚五六点就吃晚饭,生活很有规律。来到城里生活这么多年,为了赶上班和孩子上学的时间除外,我们的饭也没啥准点。

除了吃饭这件事越来越向我妈靠近,我发现自己也爱收集东西了。前些年我热衷断舍离,爸妈知道我扔了结婚时的被子,心疼得很,当时我还不理解他们呢。自从在老家建了房子,我把家里换下的窗帘,多余的毯子等等,都搬回老家去了。旧窗帘用来遮盖家居,毯子用来夏天盖,就没添置新的了。

平常我还会把玻璃瓶和一些比较好的塑料瓶收集起来,也带回老家去。这个行为持续了很多年,我妈爱做菜干、果干、酸菜什么的,这些瓶瓶罐罐全都用得上。在乡下真的什么都用到极致,旧衣服穿到不能用,也会用来做抹布。

我感觉自己内在某一部分像正在复活一样。回到老家,我基本都是穿旧衣服、旧鞋子。只有出门的时候,才换上在城里平时穿的衣服。就像我妈在家里干活,基本都是穿最旧的衣服,赶集的时候才特意挑出比较新的衣服来穿。这个也不是舍不得,而是旧衣、旧鞋好打理。

在农村免不了到处都是泥土,去地里干活也很容易弄到各种植物的汁液,有的基本洗不掉,弄到旧衣服上就不会心疼。所以,穿旧衣服心里更自在。

我弟媳很喜欢给我爸妈买衣服,但是他们穿得很少,我妈有几大衣柜的衣服,很多都没穿过。所以,我也很少给他们买衣服,他们总是嫌太多,还是买点吃的东西和直接给钱比较实在。

在农村生活,房子都比较大,蚊虫特别多。家里要像城里那样的保持干净真的很难。我们自己建的房子,一楼也是贴了瓷片。但一出门就免不了沾泥土,前几年我很为搞卫生这件事头疼,今年突然放松了下来,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就像我妈说的有空就扫一扫,不想动就不管它了。

我妈虽然读书很少,但她很能干,会做很多的东西,脑子也反应快。最可贵的是她天性豁达,不喜欢和别人计较。在村里生活几十年从来没有跟别人发生口角,有时我爸会说我妈太老实了,吃了亏也不吭声。这一点她特别像我外公,如今我大舅也是如此。在一般人眼里可能有点傻,但是他们活得心安理得,不亏欠别人什么。

有时吃亏是福,我经历过一些委屈自己的事情以后,也慢慢体会到了这一点。在乡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由于空间距离太近,利益冲突也更多。但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少点计较,多点安心。

不知道是不是受外公影响(我外公生前是老家很受欢迎的风水先生),妈妈对生老病死也看得很淡。记得我读中学时,我妈亲自给我外公外婆作寿鞋(老家以前的传统是长女给父母做寿鞋),她心里特别平静,反而那时的我感觉害怕。

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不如妈妈。爸爸已经76虚岁了,妈妈也70虚岁了。但是我还不敢问爸妈要不要提前为他们准备寿材什么的,我更不懂做鞋子。过去的很多传统都弄丢了,以前认为儿女提前为父母准备寿材寿衣鞋能为老人家增寿。以如今的眼光来看,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特别好的生命教育机会。

虽然这一方面我还没有进步,但是对待身体疾病这块,我确实和妈妈一样变得淡定了很多。在农村生活,经常被蚊虫叮咬,做农活受伤,我妈的手脚都特别粗糙,到处都是伤口。我们买了很多护肤品给她用,但是我妈很难坚持,只有特别难受的时候才涂一涂,好点了又不管了。

以前我很害怕妈妈生病就躺在床上。总觉得不舒服就要去看医生,要吃药打针,不能等着。现在我自己也是这样了,不舒服的时候不着急吃药看病,而是好好休息。心里有数,就安心养着,觉得受不了了才会去看医生。这个变化不是不重视身体健康,而是少了头脑故事的干扰,对直觉和身体的感受多了一份信任。

我妈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她不善言辞,不爱唠叨。她只用行动来表达她的爱,总是想方设法给我们做好吃的。我和弟弟都是初中就开始住校。我们每次离开家,我妈从来不会表露出什么不舍的神情,也不会叮嘱太多。

她总觉得孩子们出门学习、工作都是好事,不用担心,应该高兴。她理解不了村里那些在孩子们时哭哭啼啼的妈妈。在这一点,我慢慢体会到了妈妈的心情。孩子到了该独立的时候,我心里或许会有点担心,但是不会在孩子们面前有过多表露。

大女儿上大学了,我也不太打电话。爸妈在老家,我们也不会刻意地打电话。最亲近的人之间,看起来很平淡。我和弟弟也很少聊天。但是我们这个大家庭非常和谐。以前可能会觉得家里少了一份亲昵,经历了很多事情以后,才明白真正的爱可能不是甜言蜜语,而是你需要的时候,我就在。

原生家庭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我觉得自己比较幸运,爸妈虽然都是没有读什么书的农民,但是他们心地善良,勤劳朴实,对家庭有强烈的责任感,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他们给我和弟弟足够宽松的成长环境,尽他们所能给我们最大的支持,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或许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像我们家那样简单而温馨。所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身为母亲,我也慢慢体会到了,我们不是因为有了孩子就自然成熟了。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困境,有自己的盲区,不是有了孩子就自然懂得爱。都是在生活里不断地体验,一点点领悟和成长的。

就像我的父母,他们并不完美无瑕的人,也会他们的局限。虽然他们很爱我们,但是他们也有做得不是那么到位的地方。比如我和弟弟小时候和别的孩子发生争吵,他们从来不会维护我们,只会批评我们,哪怕我们有理,他们也会觉得我们躲开了就不会冲突了。我弟弟有时淘气破坏了别人的庄稼,我爸爸也会打他。

所谓成长,就是看到真实的父母,尊重他们不完美的地方,甚至原谅他们带来的伤害。当然有的父母可能太混账了,不值得尊重和原谅。允许自己恨他们,甚至远离他们,但是要尽可能带着这份遗憾,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要让怨恨毁掉自己的幸福。而父母身上优良的品质,我们可以传承下去。

不管是什么样的原生家庭,我们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保持觉知,看清现实,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作为孩子,敬重父母的命运,感恩他们把自己带到这个世界。同时,也不被一些陈旧的观念束缚住自己,不受道德绑架。与父母保持一个真实的关系,尽必要的责任,同时也允许自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真正的爱,是成全而不是束缚。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