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讲述妈妈们的辛酸人生,愿她们都能拥有《出走的决心》
发布时间:2024-09-22 15:52 浏览量:101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和三只羊集团一起上热搜的,还有今年电影中秋档,其中就包括备受争议的《出走的决心》。
这部电影由咏梅、姜武主演,尹丽川执导,改编自网络红人“50岁阿姨自驾游”苏敏的亲身经历。
早在七月份,苏敏公布与丈夫达成离婚协议后,就坦言关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的电影即将上映。
大概因为之前离婚遥遥无期,电影筹备、拍摄都没有官宣,一直等到苏敏等来可以成功离婚的曙光之后才看到相关宣传。
电影改编自苏敏的亲身经历,结合她自己短视频中对于过往生活的讲述,我大概知道电影都讲了些什么,基于电影的名称《出走的决心》,以及网友们的讨论,也基本了解导演想要表达什么。
对于这部电影,我有一种矛盾心态在其中。
某种程度上,我想请自己的母辈——我的妈妈、姨妈们,和我妈妈同龄的那些阿姨们去看,但我又害怕让她们看。
我怕她们无法共情,怕她们和姜武饰演的那位老公一样,觉得苏敏瞎折腾。
我又怕她们过于共情,在苏敏出走之前的人生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苏敏的经历,几乎是她们这一代人的共同经历。
我妈妈那一代女性——
1
出生即死:被置换的前半生
生长在贫穷年代的多数东亚女性,从出生起就是这个家庭的一种可置换资源,在成长过程的一切选择面前,她都要往后站,把机会留给同辈男性,上学的机会,或者是工作的机会。
而婚嫁更是如此。在相当一部分家庭中,女性的出嫁,就是为了服务于家中男性的婚娶,以完成父母的任务,在这一前提下,彩礼的存在是必然的,女性的“价值”在这一刻以数字的形式具象化。
因彩礼而导致的悲剧比比皆是,还有不少刑事案件。曾经有一对河南母女想多赚彩礼钱,母亲教唆女儿用老鼠药毒死新婚丈夫,短时间内结了四五次婚,在一次事发后男方家人察觉异常报警,才被捉拿归案。
现代社会中,90后、95后包括早婚的00后们,因彩礼问题而争执,最终走向分手的情侣们也大有人在,不信你去各平台输入“彩礼”这个关键词,那内容可太精彩了。
彩礼这个问题太广泛,需要另外写一篇来讲,我们在此不做扩展讨论,先就女性生命的被支配、被驱使 继续叙述。
比如更为常见的越南新娘骗局,婚姻俨然被当成买卖,新娘作为明码标价的稀缺资源,可以卖了再卖。
在这种秩序中,女性很少有自我认知,她的一生完全是被动向前的。
这就不难理解,婚后女性作为夫家的另一种资源而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传宗接代,延续香火。
所以多数夫妻婚后几乎不假思索即刻开始造人,完成大家对婚姻刻板印象中的必经环节,让这个家庭单元从此丰富起来。当孩子降临之后,女性的“价值”越来越繁琐,越来越冗杂,所背负的压力也达到了制高点。
2
贤妻良母:冠以赞美的枷锁
贤妻良母并非贬义词,但是把它作为衡量已婚女性的标准,以此判断一位女性在婚姻中是否表现得当,是否有益于她的新家庭,总感觉有点不道德。
人人生而各异,人人所能发挥的价值也有所不同。一名女性的价值体现,为什么就非要是贤妻良母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常常会在自媒体平台看到“一个女人是一个家庭的风水”“妻贤旺三代”等等言论,转发和评论者还多数是女性,仿佛视频中和文章里谈论的正是自己这种女性,由此而沾沾自喜?
大家把一个家族的兴旺,依托于女人,对女性有着至高标准的要求。
她必须贤良淑德、能生好养、进得厅堂、下得厨房,感情上要守贞,于娘家婆家于上于下都可以付诸全部心力。
而对待男性就宽松很多,能赚钱养家、感情上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出轨事件,已经算是一个好男人了。
而女人呢?
你要当贤妻,还要做良母。
在传统社会,包括当今社会的一些家庭中,一位女性不能生育,或者选择不生育,是一种原罪,她的一切其他价值都因此被否定。
比如我妈妈的一位高中同学,在事业上非常优秀,可以说是他们那一届的佼佼者,她是二婚,没有自己的孩子,抱养的女孩儿也没有成长为大家眼中的“好孩子”,同学谈起她,仿佛是在看什么不幸的人生,总是连连哀叹。
我曾经的一位老师在品德和教学方面都极其卓越,因为无法生育,我曾在不同场合听到过他人对她的评价:一个女的,连孩子都不能生,工作能力再强又怎么样?
可是,生了孩子的就幸福了吗?
与苏敏同时代,我母亲那一辈的多数女性,在成为妈妈前就已经是妈妈了,在很小的时候就必须牺牲和付出,从来不知道有一种存在是“取悦自我”。
当她成为真正的母亲之后,这个不幸的孩子就成为她生活的全部,她把所有的希望和专注度都放在孩子身上,而更加忽略了自身。
一位不能生育,或者选择不去生育的女性,如果她有幸懂得去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没有孩子或许可以让她有更多时间精力花在成就事业或者自身的其他爱好上,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而在我们母辈及其之前的传统社会,甚至包括当下80/90后的部分女性,她的不幸,多数是从成为母亲开始的。
有的人执念于必须成为母亲,有的人执念于成为一名好母亲,有的人后悔成为母亲…
她们在完全没有自我的人生中,去努力养育另外一个生命,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我们又怎样要求,她所养育的孩子,有清醒的自我和独立的人格呢?
3
出走的决心:人格问题高于所有
作为90后,我完全可以共情苏敏,因为我周遭几乎都是和她相同或类似经历的女性。
包括我妈,和她的很多同龄人。
有次闲聊,母女两人八卦时提到过张一个故事。去年冬天和我妈同期的一位女教师花一万块钱买了一件貂,回家后却遭到了丈夫的奚落:你也不看看你是个什么东西,你也配穿一万块钱的衣服?
这位阿姨比我妈退休晚,工龄更长,在我们十八线小县城里,她的退休工资算高的了,而且她凭自己的收入,在县城里买了房,供两个孩子读了大学,买貂的钱也是她自己一狠心一咬牙从工资卡上划的,可以说与这位说风凉话的男人没有任何关系。
我听了感觉好气,但我妈却是当笑话讲出来的,因为那位阿姨也是以笑话的态度讲给老伙计们听:
我当即就回他,我就穿,我明天还要买个两万的穿呢!我做饭穿,我睡觉也穿,我不配你配?我穿上就不脱了,我天天穿,气死你!
我妈学阿姨讲话的语气很搞笑,我听着也不觉跟着笑起来,听完之后依然很气,很自然联想到了苏敏,她们的同龄人,走出家门自驾游的阿姨,便随口一提:唉,你们其实不缺一万块钱的貂,你们缺的东西,你们也不知道。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名字,《出走的决心》,我想,母辈们缺的,大概就是这份决心。
7月份,苏敏发布了与丈夫谈判离婚的视频,她已经自驾游两年多了,对方对她的出走依然很是不解,哪怕她屡屡提到离婚,他还是觉得她不过就是在胡闹,在折腾:我又没出轨,又没有不良嗜好,离啥婚?
她重申离婚诉求,得到的只是他不以为然地“哈哈”一笑,像是一拳打到棉花,根本无法沟通。
而苏敏的那位丈夫,在我母辈的老伙计们中,恐怕还算是一位“好丈夫”,或者说一位“合格的丈夫”。
你要谈家暴,她们会替他给出答案:男人嘛,年轻的时候谁不动手啊。
你要谈出轨,于她们而言仿佛也是十分正常的,在自己的原谅范围之内,况且,他不是没出轨吗?
“出不出轨”是贞操问题,而苏敏的诉求,无疑是超乎贞操的一种存在——人格问题。
是什么让苏敏不再背负所有前行,义无反顾出走?
她是为奴隶的女儿、妻子、母亲、姥姥…
她更是自己。
她原本,就是属于自己。
对于拥有独立人格的诉求,应是支撑苏敏出走的最大动力。
“出走的决心”来得如此不易。
这些年,我们夸赞或祝福一位男性,可以说“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而无数女性在被捆绑的宿命里,能盼来“匍匐半生,出走方知觉醒”,就更是难上加难。
胡适先生在《易卜生主义》一文中提到女性须有“为我主义”,要有“救出自己”的意识,就像“抛夫弃女”的娜拉终于下定决心离开,那一刻她不再是谁的妻子,也不是谁的母亲,她只是她自己。
《出走的决心》,出走的是肉体,放飞的是灵魂,而完全意义上的人格,则是一种回归。
那些出生即死的女性,将收获她不灭的魅力个性,因自由疯狂生长的血肉,创造丰盈而鲜活生命。
去看吧,妈妈们。
千千万万个苏敏,千千万万个被禁锢的灵魂,出走的决心,愿妳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