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是两个人的经营,不是一个人单方面的付出。
当妈妈得到家人满满的爱与关怀,她才能活成一道光,照亮孩子的路。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妈妈抱团主播林静朗读音频
孩子社交困难,自卑敏感、爱攀比爱嫉妒……
千万别等问题严重,才想方设法挽救!
9月24日 上午 9:30 ,点击 预约 直播间
我们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郑日昌
教你用正确的方法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
作者 | 桌子先生
来源 | 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快崩溃了!” 开学大半个月了,很多一年级的家长在社交平台发出这样的感慨。 对于那些新一年级的“小萌新”来说,小学的生活充满新鲜和好奇。 除了早上起得早点,晚上回来做点作业之外,其余的时间都是该干嘛干嘛,似乎和幼儿园没有什么不同。 但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家长来说,这个过渡时期,可是“要了老命”。 “一年级的家长不好当,每天都是兵荒马乱!”这大概是绝大多数新一年级家长的心声。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习阶段,都需要时间去适应,但,即便是家长自己认为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依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的孩子才开学两星期,就因为身体原因请了一周的假,弄得家长人仰马翻。

有的孩子上学四天,连续两天被老师批评,原因是上课讲话。

有的孩子根本无视老师的要求,上课想站起来就站起来,想出去就出去,我行我素,个性十足。 还有孩子刚开学没几天,就跟别人好几次发生冲突,老师三天两头投诉,家长一个头两个大。

这一切,都需要家长去解决,去兜底。

状态落后也就罢了,有网友说,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上小学了,妈妈竟然成了“八路队伍”。 一天接送八趟,早上送,中午接回来吃饭,再送去上下午的课,晚上再接回来。 一来一回,要走8趟。 这还是孩子在学校一切正常的情况下,万一中途有事叫你送个水杯书本什么的,那8趟还不止。 就……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 而更让妈妈操心的是孩子的学习。 刚进一年级,大部分孩子都还懵懵懂懂,但学校的学习进度可不会等人,于是,零基础上小学的孩子就成了老师的“重点关注”对象。 有老师找到妈妈“谈心”,说孩子“对题目不敏感”“抄题都抄不对”。

甚至老师直接感慨:有家长管的孩子和没家长管确实差好远。

这句话,算是在妈妈胸口上狠狠扎刀了。 “读书不张嘴,作业写了也不交,上课状态不好被罚站……”一盆盆冷水猝不及防地向妈妈扑过来,让人根本无法招架。

整个就是鸡飞狗跳,吵吵闹闹,血压飙升啊。 孩子上个一年级,妈妈比孩子还要着急焦虑。
于是,在这种形势的逼迫下,很多妈妈辞了职,成了专门陪读的全职妈妈。 有报道指出,一个班里几乎有一半的妈妈都辞职了。 而这个话题很快冲上了热搜,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

网上众多的帖子里,也在诉说着这个事实。


为了孩子,大部分的妈妈在生完孩子后,会再一次选择牺牲自己的职场事业,隐身于家庭和学校之中。 没有人问她们到底愿不愿意,值不值得,似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必然的结果。 而事实是,从一年级就开始陪读,等孩子们长大了,她们想要再出来工作,职场里早就没有了她们的位置,想要重新找一份工作,又谈何容易? 曾经有一个问题:
一个母亲,可以为家庭付出多少? 下面有一条评论:
全部。 深以为然。 很多人不理解,孩子是双方的,为什么一旦要为家庭做出让步,最后站出来的那个人总是妈妈?那爸爸呢,就这样美美隐身了? 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都会默认你是孩子的第一负责人,你必须随叫随到,必须对孩子的一切全权负责,否则,就是一种失职。
但,这样的要求,对于女性来说本身就是巨大的内耗。 还记得前段时间,一条“三胎全职妈妈凌晨天桥上崩溃痛哭”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她说“我没有社交圈,没有朋友,什么都没有。我很烦恼,很压抑,如果没有打110,我刚刚就直接从这里跳下去了……”

而更令人心酸的是,她本来在天桥上想不开,但在手机里看到儿子半夜醒来,又一路跑回家。 当上母亲后,她的心里、眼里,都是孩子的一切。 照看他们的生活起居,辅导孩子的学习……这些看似简单的育儿琐事,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磨人与崩溃。 那些不曾亲历的人,根本无法感同身受。
带三个孩子引发的疲惫,真的让人支撑不住,昼夜颠倒,休息不够,加上孩子的哭闹,无一不让母亲心焦难熬。 所以,这个视频冲上热门后,很多女性产生了共鸣。

365天全年无休,每天工作18小时,没有周末,没有同事,没有朋友,没有任何奖励机制,一旦做错便是所有人的责问。
的确,母亲是伟大而无私的,可是,妈妈也是人,她们也会累,也会疲惫。 她们把自己隐匿在家庭里,孩子出生了,她们却消失了。 多少女性,一旦回归家庭,似乎就成了丈夫和孩子的附庸,连姓名都失去。 本应该光彩自信的女人,成了泯然于众人的“豆豆妈”“童童妈”……
而更可怕的是,她们被迫成为全职妈妈后,自己内心也是不认同自己的价值。 同样是女性,有人在工作,有人在赚钱,但她们全职在家带娃,就是感觉自己“有罪”。 她们恐惧,害怕,怕别人说三道四。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还是回家带娃,书白读了!” “手心向上的日子不好过,在家久了丈夫会嫌弃。” “没收入的儿媳妇,婆家都会看不起!” 这些舆论一点一点地在她们心里生根,发芽,最后变成一团团乱麻,把她们捆绑在了那个叫“家”的牢笼里。 她们在这样的困局中无法突破,只能不断地找自己的麻烦。

河南郑州某大学曾做过一次调查。 在4000多案例中,有30%的女性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感觉生活没有希望”,“不愿意跟别人说话”…… 她们困囿于家庭里,即使身心遭受重创,也不会轻易将委屈宣之于口。 而更让人心塞的是,当孩子长大后,她们终于可以回到职场时,却发现自己早已被社会远远地抛在了脑后。 大部分的岗位都把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还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也就是说:企业根本就没有留时间给女性生养孩子。 那些选择全职的母亲,一旦做下决定,可能就注定了今后的结局。
“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只是一句美好的童话。 现实里的一地鸡毛,只能自己默默消化。 网上曾有个问题: 为什么中国的女性总是活得如此艰难? 有一个答案让人印象深刻:
因为在中国,女性,不仅仅是生理性别,更重要的是,很多女性生来就被困在一种“女人模式”里。 在这个处境下,所有人都默认女性随时要为他人,为家庭做好牺牲自己的准备。 她们应该要接纳失权,依附于丈夫和儿子生存的命运,她们是不被看见的存在。 甚至,即使牺牲了一切,她们不被肯定,外界觉得她们没有价值。 《82年的金智英》里有一个场景: 全职妈妈金智英,在某一个早晨带孩子在公园散步。 她拿着咖啡休息的时候,会被路过的人说成是“好命的妈虫”“我也想用老公赚来的钱买咖啡喝,整天到处闲逛……” 即使她经年累月地忙于各种家务,计算着家庭的各种开支,把自己压榨到几乎看不见,还是会被轻视,被嘲讽,自己的付出不被看见。
很多女性被陷入一种困境里面: 如果选择当全职妈妈,就会被人看不起,被认为没有价值,而当她们回归职场,又要被人说出是失职,不顾孩子。 无数女性在舆论、道德和责任的枷锁里,进退两难,她们做得最多,却被骂得最惨。
婚姻,生育,带给她们太多负荷。 社会学家曾提出过一个“母职惩罚”的概念。 在这个意识形态中,要求母亲对孩子要全方位的投入,与孩子荣辱与共,把孩子的成功看作母亲的成功,永远是孩子优先。
仿佛拥有“母职”,就是一种惩罚。 整个社会,把孩子和母亲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但大部分的母亲无法平衡工作和家庭,像个陀螺一样,围绕在事业和孩子之间,两头都无法全身心地顾及。 这是当代女性的困境,也是千百年来,无数女性想要破解的课题。 人们总用“为母则刚”来形容母爱,但事实是,女性是被迫被“神化”,被迫被道德“绑架”。 如果可以选择,谁要这个“为母则刚”? 写到这里,我只想说一句,请给她们多一些包容和肯定。 当她们在家里全心全意带小孩的时候,不要骂她们没有价值,当她们出去上班的时候,不要骂她们不顾家。
而且比这更重要的,是看见。 看见她们身为人妻人母的付出,看见她们除了母职妻职之外的价值,看见她们在多重角色身份下的挣扎与压力,然后,接纳和肯定她们的一切。 如此,才能让她们在躬身琐碎的间隙里,抬头看见光。
愿这个社会对她们温柔以待。
为什么生儿子的妈妈老得快?
科学证实:男孩就是难养! 他们调皮捣蛋、坐不住 马虎粗心不爱学习 听不进大人的话,甚至还爱打架 …… 如果你家有顽皮男孩,
团长向您 诚 意推荐 :
《内核稳定的妈妈,自觉自律的男孩》 它是最懂中国男孩妈妈的一本书 是男孩派6年深耕的诚意之作
结合男孩的普遍心理规律和成长规律 带你解读男孩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阅读这本书,做个不累的男孩妈妈!
▽▽▽

* 来源: 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作者: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