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霸遵从父命上技校,51岁单亲妈妈圆梦研究生,儿子上211
发布时间:2024-10-26 14:06 浏览量:30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986位真人故事
我是王雪,一个51岁、性格鲜明的川妹子,我的人生画卷,斑斓而多彩。自幼,我便怀揣着大学梦,初中毕业后,虽按父亲意愿踏入技校,但心中的梦想之火,从未熄灭。
技校毕业后,我历经风雨,从化工厂的喧嚣到深圳编辑部的宁静,再到早教机构的温馨。作为单亲妈妈,我深知带孩子的不易,那些日日夜夜的陪伴与守护,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
孩子渐渐长大,我也再次出发,投身互联网移动办公的浪潮。工作之余,我刻苦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师……一一收入囊中。今年六月,我更是喜获研究生毕业证书,为我的学历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973年,我出生在四川泸州的一个普通家庭,家里还有个大我两岁的哥哥。爸爸在化工厂忙碌,妈妈则是一名普通的农民。爸爸妈妈在我还不懂事的时候就分开了,一开始我和哥哥跟着妈妈在乡下生活。
那时候,我和哥哥就像妈妈的小尾巴,整天跟着她转。眼见哥哥一天天长大,背上了书包,踏上了上学的路,我心里那个羡慕啊,就像小猫看见了鱼,眼睛都直了。
我开始哭闹着,缠着妈妈,非要跟着哥哥一起去上学。妈妈说我还小,学校不要,可我就是不听,一个劲地哭闹。
于是,妈妈鼓起勇气,去找哥哥的班主任,请求让我跟着旁听。没想到,老师竟然答应了,这让我欣喜若狂。每次旁听,我都像个小侦探,眼睛紧紧盯着老师,生怕错过一个字。那些字母、数字,在我眼里就像是一个个神奇的宝藏,让我着迷不已。
回来后,我会兴奋地向妈妈展示我的学习成果,甚至有时候哥哥还没记住的内容,我已经能够熟练背诵了。每当这时,我都会得意地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哥哥的尴尬,可想而知了。
我八岁那年,和哥哥开始跟着爸爸生活。好像他们离婚时约定,妈妈不能探视我俩。起初,我的心里充满了对妈妈无尽的思念。每当夜深人静,我都会偷偷地流泪,想念妈妈温暖的怀抱和慈爱的目光。
哥哥也和我一样,我们两人都先后尝试过离家出走,只希望能找到妈妈,回到那个曾经充满欢笑和温馨的家。然而,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后来,虽然经过妇联调解,我们找到了妈妈,但无法改变她已经和爸爸分开的事实。
在那个年代,离婚被视为异类,会遭受周围人的非议和指指点点。爸妈的离婚,就像一块沉重的阴云,始终压在我的心头,让我喘不过气来。那段日子,我的心情总是很沉重,很失落,也很沮丧。我总是担心自己会因为家庭的变故被人嘲笑和排斥。
好在爸爸是一个充满趣味与活力的人,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他用他的爱和关怀,逐渐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
爸爸拉二胡的技艺堪称一绝,每当夜幕降临,那悠扬的琴声便如涓涓细流,缓缓淌入我们的心田,成为我们最温暖的慰藉。而他对象棋的热爱,更是无人能及。每当有空闲,他都会找人切磋棋艺,棋盘上你来我往,杀得难解难分。那些保温瓶、茶缸,都是他参加象棋比赛赢得的战利品。
然而,生活的重担,仅仅依靠这些爱好是无法支撑起的。于是,爸爸又开始学习无线电学和家电维修知识。每当周末或闲暇时,他都会埋头于书海,孜孜不倦地钻研。每天晚上,他在卧室学习,我在客厅写作业。他的双手,仿佛有魔力一般,能够让坏掉的家电重新焕发生机。
在爸爸的潜移默化下,我也逐渐变得开朗乐观,也传承了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
从小,我便格外热爱学习,每个寒暑假,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奔向外婆家。我有4个舅舅,他们4家围起来的大院子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舅舅家的孩子们又很多,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
作为孩子中的“大姐姐”,我每天清晨都会早早起床,搬个小板凳,在院子里大声地背单词、读书。舅舅舅妈见状,总是笑着催促其他弟弟妹妹起床学习,以我为榜样。我并非想做“显眼包”,只是真心享受学习的乐趣。如今,表弟表妹们还会拿这件事打趣我。
初中毕业之时,我正满怀憧憬地展望未来,梦想着踏入高中的校门,继而迈向大学的广阔天地。然而,爸爸却为我指引了一条迥异的道路——报考化工部直属单位的委培技校。这所技校,因为能提供直接进入爸爸所在单位的就业机会,在当时成为众多家庭竞相追逐的目标。
我的学习成绩一向优异,老师和班主任都对我寄予厚望,认为我具备冲击大学的实力。他们多次与爸爸沟通,希望我能上高中。但爸爸有他的考量,家庭的实际情况以及他对我的未来规划,都使他坚定地认为技校是更合适的选择。
后来,爸爸来了个缓兵之计,他说你先去考,考上了不想上可以不上啊。当时,我内心深处还藏着一个念头:如果我考上了,或许可以把名额让给哥哥(哥哥学习不如我,和我在一个年级),让他也能有一个好的出路。
最终,我毫无悬念地考中了。当然,也不可能让给哥哥,因为哥哥成绩差得很远。倒是很久之后我才听说,当时有同学的父母竟然拿着钱来找爸爸,希望我能放弃这个机会,让给他的子女。
面对着技校的录取通知书,我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无奈。我知道,选择技校就意味着放弃了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也意味着辜负了老师的期望。但是,在爸爸一再坚持下,尽管内心百般不愿,我还是上了技校。因此,没能上大学也就成为我心中永远的遗憾。
技校毕业后,我顺理成章地进入爸爸的单位,成了一名化验员。在这个地方,学历就像是一张VIP门票,不是本单位子弟的话,最低也得本科才能进场。我呢,就拿着这张技校“普通票”,虽然也能进场,但想往VIP区挤挤,那可就难了。
所以,也算是未雨绸缪,工作之余,我不断学习,还悄悄学起了电脑,同事们都说:“你学这干吗?”我笑而不语,心里想着:“这可是未来的‘金钥匙’呢!”
(同学聚会)
2000年的春天,互联网正如初升的太阳,散发着无限可能。我鼓足勇气,将精心准备的简历和文章投向了一家位于深圳的互联网杂志社。没想到,这一投,竟为我开启了全新的世界。
当时,接到应聘通知后,我二话不说,打包行李就奔深圳去了。这事儿我瞒着爸爸,怕他担心更怕他阻拦。结果他知道了,气得不行,还特意跑到单位给我保留了一年的“公职”。但我这颗心已经飞到了深圳,他怎么也拉不回来了。
之后不久,我那些技校同学们,都被单位“优化”,变成了保安、后勤,还有的去了幼儿园当保育员。现在想想,如果我当初听从爸爸的话回去,估计我也得加入他们的行列了。
去年,办理退休手续的时候,我才发现因为我一直没有回去,已经被单位除名了。心里虽然有点小感慨,但更多的是庆幸。毕竟,我勇敢地走出了自己的路,没让自己变成“如果”里的那个样子。
抵达深圳后,我带着忐忑与期待,踏入了杂志社的大门。然而,令我惊喜的是,我的文字和网络技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认可。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我就凭借自己的努力,从小编辑晋升为责任编辑。
那段日子里,我甚至有机会采访到了像姜昆这样的著名人物,每一次采访,每一次交流,都像是心灵的碰撞,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和互联网的魅力。
然而,好景不长,半年后,杂志社因合伙人之间的矛盾而陷入了困境,最终不得不关闭。
不过,其中一个合伙人是香港的,他邀请我一起去香港发展。但那时的我,从泸州来到了深圳,已经是鼓足了十二分的勇气,对于再次踏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心里一点底儿都没有。于是,我选择了留在深圳,重新寻找机会。
幸运的是,我很快又应聘到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网络销售的工作。这一干,就是五年。在这五年里,我边干边学,不断挑战自己,提升自我。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我都一一克服,逐渐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网络销售人员。
后来,我还写过一本书《我的IT五年》,记录、回忆那段时光。
之后,我迎来了生命中最温柔的转折——结婚并迎来了我的小宝贝。休完产假,当我站在是否回归职场的十字路口时,心中满是纠结。一边是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和无尽的加班,另一边则是我刚刚降临的小生命,需要我更多的陪伴与呵护。
最终,母爱的力量让我做出了决定,我选择了辞职,决心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家庭中。
早在怀孕期间,我就对早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网络上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她也是一位新手妈妈,刚刚在上海开设了自己的早教机构。由于我们的孩子年龄相近,我们很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交流育儿心得。
当她得知我辞职后,便热情地邀请我去上海帮忙。她的早教机构刚刚起步,需要有人来协助做市场策划、招聘老师以及考核、检查课程。考虑到自己对早教的热爱以及想要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我决定接受她的邀请,从深圳来到了上海。
在上海的早教机构里,我仿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我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机构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让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还成功组建了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成长乐园。
那段日子,我忙碌得像一个旋转的陀螺,但内心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快乐。我不仅在早教领域找到了自己的新定位,还能时刻陪伴在儿子身边,共同见证他每一个成长瞬间,我特别开心。
在孩子一岁多时,我与他的父亲因种种缘由分道扬镳。为了给孩子一个温馨且稳定的成长环境,我毅然决定利用在上海早教行业积累的经验,回到我的故乡成都,创办一家早教中心。
回到成都,我立马投入到早教中心的筹备之中。从选址到宣传、招生都是我一个人。正式运营之后,我身兼数职,既是老师,又是管理者,还是母亲。我忙碌于代课、处理日常事务,同时还要照顾好孩子。
虽然生活紧张而忙碌,但这个工作能够将赚钱与陪伴孩子完美融合,我很欣慰。早教中心成为我与儿子共同成长的温馨空间,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家长,儿子也在这里找到了许多玩伴,享受着快乐的童年时光。
然而,随着儿子步入小学,我发现我们的时间逐渐变得不同步。周末和节假日,正是我早教中心最忙碌的时刻,而儿子却需要我的陪伴。起初,我将儿子寄托在他幼儿园老师的家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发感受到这样的安排并非长久之计。我渴望能够有更多时间陪伴儿子,参与他的成长。
这时候,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也让我付出了健康的代价,我患上咽炎与咽喉小结,喉咙灼痛,声音嘶哑,说话费力,课堂上每说一句话都是煎熬,确实很痛苦。
正在这时候,我之前在互联网公司的同事在上海创办了一家新企业,并向我发出了邀请。考虑到可以在成都家中进行移动办公,这样既能照顾到孩子,又能继续我的职业道路,我决定接受这份邀请。
然而,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展,工作强度逐渐加大,我经常需要出差,有时候一个月里多达20多天都在外地,负责管理西南五个省的工作。面对这样的工作压力,我最终做出了辞职的决定。
辞职之后,我迅速“无缝对接”到了一个社群销售的新平台,这活儿可真是全方位、多角度地锻炼人。从精挑细选商品,到热情洋溢地销售,再到事无巨细的售后和质检,我样样都得操心。卖的东西五花八门,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感觉自己就像是个生活百货的掌门人。
别人看我,那叫一个自由!以为我捧着手机就能逍遥自在,随时随地工作,好像很轻松似的。但实际上呢,只要有信号,不论何时何地,我都是那个在线的“客服小妹”+“品控大师”。忙起来的时候,整天连轴转,顶多就是抽空啃个面包,继续战斗。
疫情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寒风,让大家的消费热情瞬间冷却,变得前所未有的理性。购买力仿佛被按下了“减速键”,那些曾经让人心动不已的可买可不买之物,如今都默默躺在了购物车的角落里,无人问津。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工作就像是在逆风中航行,难度系数直线上升。回想起效益鼎盛的时期,我的月收入轻轻松松就能达到上万元,真是今非昔比。
这些年,我为了能与儿子无障碍沟通,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我先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证书,随后又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书,甚至为了圆梦讲台,我还拿下了普通话等级证书。这些成就,不仅让我们的母子关系更加亲密,沟通无阻,也使我在助人的道路上更加游刃有余,信心满满。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逐渐稳定,儿子的学习也步入正轨,我终于有机会喘口气。然而,就在这时,我心中那个沉睡的大学梦悄然苏醒。我渴望重拾梦想,踏入大学的殿堂。
离职上大学显然不切实际,于是我选择了成人教育的大专课程作为起点。尽管工作繁忙,但我总能合理安排时间,把每一分每一秒都投入到学习中。经过不懈的努力,我顺利获得了大专文凭,为我的继续教育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我并未满足于此,而是继续挑战自我,参加了自学考试以获取本科学历。我精心制定了学习计划,将照顾孩子、完成工作和复习考试的时间切割得井井有条。无论是在出差的飞机高铁上,还是在外地开会的酒店里,我都能找到一片宁静的空间,全神贯注地学习。
最终,我用一年半的时间成功考取了本科学历,为自己的求学之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的求学之路越走越开阔,我深知只有获得更高的学历,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价值。于是,我毅然决然地投入到考研大军中,将自己封闭起来,除了工作,拒绝一切聚会闲聊。
我选择农业相关专业作为研究方向,这个选择或许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但对我来说,这个决定有着深远的考虑。一方面,其他专业都涉及高等数学,而我对此基础薄弱,难以攻克;另一方面,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空间巨大。此外,我还梦想着将来回老家种地,运用所学知识实现自己的田园梦。
然而,英语成了我考研路上的一大障碍。我的英语水平只有初中程度,且已多年未用,几乎忘得一干二净。但我并没有放弃,而是从头开始学起。我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晚上11点才入睡,中间除了工作,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复习英语。哪怕工作间隙只有10分钟,我也不放过,充分利用起来。
天道酬勤,我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我报考了四川农业大学,虽然最后被调剂到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但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激动万分,开心得无法形容。
我读的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每周五晚上6点开始上课,周日晚上9:30才结束。时间安排非常紧张,但我却十分珍惜这段充实的学习时光。三年的时间里,除了工作,我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复习上。
终于在2024年6月,我骄傲地拿到了研究生毕业证书,为自己的求学之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研究生班级,甚至在全校,我是年纪最大的学生,比我的导师还大三岁。但同学们对我非常友好,亲切地称我为“大姐”。很多问题,我也会向他们请教。
我的导师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并没有因为我年纪大而降低要求,反而手把手教我查资料、找文献。我有问题经常会去找她当面请教,她总是耐心解答,从不厌烦。
这三年,我学得很认真,但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有时也会感觉有些吃力。最困难的时候,我甚至都做好了延迟毕业的准备,没想到这一路跌跌撞撞,还是顺利完成了所有学业。
在完成论文答辩后,我迎来了人生中最隆重的毕业典礼。记忆中,自从初中毕业后,我再没有参加过真正意义上的毕业典礼。这次的毕业典礼,还有儿子见证,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在毕业典礼上,学院党委书记还向全场专门介绍了大龄读研的我,让我感到无比荣幸。有趣的是,党委书记在给我授学位时,忘了给我拨穗,还是院长后面临场补的,这个小插曲也给我的毕业典礼增添了几分趣味。
这些年,我与儿子共同学习、一起进步。我们的交流一直很顺畅,我尊重他的想法,他支持我的行动。作为单亲妈妈,我始终保持着独立与坚强,不愿成为儿子的负担。
在6月4日毕业答辩之前,我一直在忙自己的论文,答辩结束后,刚好就是他的高考。6月23日,查他的高考分,6月25日,我毕业典礼他一起参加,忙完后开始填他的志愿。整个6月,我们都在无缝对接,忙乱而充实。最终,儿子考取了西安的一所211大学。
面对外界对于大龄考研的质疑,我对自己的选择从未动摇。现在是一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延迟退休后,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必备的技能。
何况我拿到研究生毕业证书后,在求职市场上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最后,在职业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与考研机构的教务老师之间,我选择了后者。
(我的考研学习墙)
这个机构也是我曾经学习过的地方,他们选择我,也是因为我的学历,可能还想通过我告诉那些年轻的考研学子们,50岁的大姐都可以,你们怎么不可以?
我的求学之路是对坚持与努力的最好诠释。我想用我的故事告诉每一个人:无论生活给予我们多少挑战,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只要有梦想,什么时候都不晚。我50岁都能勇敢追梦,你又何惧呢?
【口述:王雪】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感谢您的喜欢!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