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武夷山:黄腹角雉准妈妈“开放式”育儿 咋回事?
发布时间:2024-07-29 14:55 浏览量:25
从2024年3月份开始,江西省林业局及江西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中国林科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展开了为期四个月的多学科综合科考,并于近日陆续完成全部前期考察,进入最后的研究总结阶段。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是这次综合科考中重点关注的物种,同时它也是武夷山脉的明星物种和旗舰物种。
科考队凌晨探访黄腹角雉栖息地
科考团队驱车向黄腹角雉核心分布区——武夷山主峰黄岗山进发。海拔落差约为1200米左右,自山下到山上共计分布了5个植被垂直带,在不同海拔高度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这里栖息了600多种飞禽走兽。而包括黄腹角雉在内的雉科鸟类都有晨昏活动频繁的习性,此时,正是偶遇它们的绝佳时机。
车辆行驶到海拔900多米的常绿阔叶林地带时,路上赫然出现了三只正在觅食散步的鸟儿,其中一只白羽黑冠的鸟还拖着长长的尾巴,经辨认,它们便是享有“林中仙子”美誉的白鹇,为黄腹角雉的伴生物种。而这只看起来轻盈柔美的白色鸟儿,其实是白鹇中的雄性个体,另外两只灰褐色羽毛、外表朴素的则为白鹇的雌性个体。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高级工程师 程松林:像白鹇、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雌雄体色相差度很大。同样是雉科鸟类,像灰胸竹鸡、白眉山鹧鸪,雌雄一般就看不出来。
一只华南兔从旁边的灌木丛中跳到路面上,在明亮的车灯下,它似乎失去了方向感,顺着路面一直奔跑。随后,驾驶员关闭车灯,野兔才蹦跳着离去。从山下到山顶,科考队遇到的野兔足有十几只之多。
车辆到达1500米左右的针阔混交林区时,路边闪过一只灰色的鸟儿,见到车辆后,迅速向旁边林子中遁去。由于准备及时,摄影师还是拍下了它的清晰影像,它正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最著名的旗舰物种——黄腹角雉。
中国林科院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所首席研究员 李迪强:黄腹角雉在所有的雉科鸟类中是不善活动的。
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的森林覆盖率约为98.4%。这里是我国最典型的亚高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针叶阔叶混交林带。近年来,随着黄腹角雉种群不断增长,分布范围在逐步扩大,与工作人员的偶遇也越来越频繁。
中国林科院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所首席研究员 李迪强:在本次科考过程中,我们发现野生动物的遇见率特别高,一方面说明这里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很丰富,此外也侧面说明野生动物对于人类的警惕性越来越低,这也是保护成效的一种体现。
红外相机记录下黄腹角雉筑巢孵化过程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在野外见到它们身影的机会十分难得。在本轮科考中,科研人员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到了黄腹角雉在树上筑巢孵化的影像。
一只黄腹角雉将蛋生在了道路旁边的树干凹坑中,在没有树枝、树叶遮盖的前提下,这里几乎是个开放在天敌视野中,且经常被通勤车辆打扰的地方。
由于黄腹角雉雄鸟完全不参加孵化、育雏任务。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雌鸟需要独立承担孵卵、警戒等任务,必要的觅食、排泄,使雌鸟需要时不时地离开巢穴,这个“开放式”的育儿所可谓危机四伏,为了研究这名黄腹角雉准妈妈不同寻常的育儿经历,科研人员趁其外出觅食的时候,在它的巢穴旁安装了红外相机。
与黄腹角雉雄鸟华丽张扬的外表相比,雌鸟无论是体形还是毛色都逊色了许多,不过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外在,给了它们最好的保护,它在巢穴中匍匐不动的时候,几乎与树干融为了一体,在旁边很难觉察到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