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自由职业转型的困境和解法
发布时间:2024-10-11 03:15 浏览量:3
欢迎来关注
青拾壹 | 图
我在35+后特别是做了妈妈这几年吧,那种年龄感逐渐地消失,已经开始去年龄化了。
我怎么理解这个:去年龄化。
每个人应该都会有阶段性的年龄感。记得十四五的时候总觉得时间好慢,怎么都不到18念高中念大学的时间,20出头了,觉得自己离30岁的中年还很远,记得刚毕业工作那会有位年轻的妈妈对我说:等你到了27,8岁的时候就会觉时间过得好快。
确实很快就30好几了,转眼就是孩子的妈奔四了……
我记得以前有句话:女人要在35岁前成功。听了这句话后,我很苛刻自己。因为,我觉得大部分的女性都会下意识的觉得自己会在27-32岁之间有一道:婚姻的坎要迈。
所以,这话其实它是真的戳中了女性的痛点。谁都想在年轻貌美的时候就成功,美丽又多金,
到了这个年龄段我有没有什么事业有成,到了适婚的年龄要不要结婚?
20多岁时想在35岁前成功,因为追逐这种成功,我负债累累,满身负伤,疲惫,陷入一种自我价值丧失中走不出来。
30来岁大多数普通女性,都成了妈妈,陷入家庭职业两头扯,现实和理想离太远。
陷入挫败感,会自卑,厌弃自己,配得感缺失,我知道非常的危险,想着必须自救走出这种状态。
我现在不会用这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一定要在30多40多岁的时候功成名就;一定要做到什么什么程度才是成功;更不会因为某一时刻的失败,身份的转换,职业的艰难放弃自己。
去年龄化就是我不再为年纪几何焦虑该不该做什么事,什么时候开始做自己都不晚。
二十多岁觉得冲劲,鲁莽可能是一种优秀的探索品质;过了那个冲劲阶段,到了现在的35+的年纪,冲动鲁莽如果还是形容你的关键词,那就危险了。
所以,要不断的重新定义自己,直到把理想变成现实。
==35+后我是如何从新定义自己的?==
==35+后做出改变,我最大的顾虑和考量是什么?==
==如何找到可能发展的方向?==
==每天2个小时,100天只做一件事==
35+后我是如何重新定义自己为生产者
职业转型,我的体验是转型的本质就是:重新定义自己。定义自己什么?
现在的互联网平台就很好的诠释这个概念:你是刷视频的消费者,还是发视频的生产者?
转变一下立场,就能从新定位自己走向生产者的世界。我不是说我在平台上发来一个视频就成了生产者了。
而是,你要从一个生产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职业,你看到的信息就会不一样,换个立场人的思路就会变得清晰,也会看到更多的机会。所以,要从一个生产者的心态开始自己的转型,定义自己成为生产者。
从生产者的角度,找到自己的专长。找到自己最重要的那件事。
专长这个词我是从《纳瓦尔宝典》了解到比较深刻的,用在“最重要的那件事”上我觉得很贴切。
但是,它听起来比较专业化,会让心态不怎么坚定的人有点望而却步,觉得自己有专长这东西吗?怎么找?它是不是需要我练个8年10年的才能熟练掌握呀?那我什么时候才能拿这个专长去赚钱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直接放弃培养训练专长这回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天赋异禀的一项专长,单看你有没有挖掘到,或者在人生中发挥它,发挥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极致的程度。
我开始时,这样去挖掘自己身上的专长的。
去翻自己的朋友圈就知道了。现在人手一个朋友圈,考虑自己的受众,谁为我的内容买单?大家眼中我是什么样的人?
了解大家眼中的你,这点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我观察都从自己开始,但恰恰相反,从反馈中开始,从你什么东西是被赞誉最多了,在这个事情上你有什么能力,什么样的专长方向你可以截取。
我回头看了一下,我24年的朋友圈, 我发朋友圈的概率比较低,内容也比较乱,有娃,作品,运动……但是最受欢迎的点赞居然是我写了图文plog ,总结我生活的琐碎,自由职业的感悟,工作室的日常……很容易就能找到大家想要了解我哪个方面的,他们眼中的我是什么样的?
而在这个图文plog 的内容中我使用到专长的关键词是:拍摄,写作,自由职业,工作,生活。
所以,我定下自己动态选题为图文plog
同步在:朋友圈,公众号,百家动态,微头条,知乎想法等
其实,是想做个人账号活跃度的更新选题。因为我的漫画,文章,视频制作,创作周期都比较慢,为了账号的活跃度,设定一个混更的选题,助力正式的优质作品更新时,不至于流量的滞后,而推不动。这点经营平台很重要。因为我分析几乎所有的平台都设置这样的小内容形式。
毕竟能大制作高质量作品的人少,制作周期长,平台需要有即时的内容吸引用户。
从上面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到,日常中可以截取,迁移的专长。
找到自身的专长,这个专长能在时间和金钱上产生杠杆作用的,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且它完全有能力在你最初投资后,让你获得长期收入。
就拿我画画来说,我给甲方画约稿得到一份稿费收益,就是单次劳动力获取单次付费。但,如果我是供稿到视觉中国平台,或者画的表情包用户产生下载多少次,就会产生多少次的收益。这个画画的专长才起到了撬动杠杆作用。
我们可以从这样的日常小成本事件开始尝试生产者定位自己。
如果没什么试错成本就不要冲动试错。当年我创业犹豫的时候就是因为一位前辈对我说:你试试,大不了就是打回原形像现在这样打一份工。
但,其实不是的。所有试错成本你都要承担。所以不管你是25岁,还是35+我都建议考量好你的试错成本,如果承担不了这个后果,那还不如就小步试对。
试对,试错!都需要时间,勇气和方向。
人一旦进入了创业状态,就是职业生涯的一个分水岭。
25岁的时候,就像当年的我,机会成本很低。年轻,活力,没有家庭大负担,没那么高的物欲。而且有的是时间。
25岁,最不会在意的就是时间,但是,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段,发现这才是人最宝贵的财富。
我也不再冲动去试错了。2022年在市中心我同学的公司里,我们有谈论过成立绘本公司。
最终我们没有合作。我选择了小步试对。
什么叫试对?
·出手前就做好一些准备。
梳理好自己的思维,对这件事情的思考,重要的事情没理顺前就不要做决策。
·对决策的方向要有一些基础的调研,分析尝试一下低风险,往前走两步,看看自己的感受,看看是否能找到解锁杠杆;一套齐整的财富密码,它的变量是无限的,可控的,找到这个杠杆,然后你再持续去投入生产。
找到你的“可能时间”
35+后做出改变我最大的顾虑和考量是什么?
做出改变主动尝试:可以从时间下手。我现在策划一个事儿就是从3个变量考量:人,钱,时间。
人在前头,因为这是资源,自由职业,做事的是自己也是资源。
合理的规划管理资源,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是时间。
时间是不变的,对所有人都公平的一项资源了。它还是不可再生了持续流逝的。人可以增减,钱可以多少,只有时间不可逆,我们往往容易忽视掉它的宝贵。
它不可逆,但是,我们可以从点线面去利用时间。一般情况下我们很多人都会线性的用,但是高手都是一个“面”这样的使用。
比如一个简单的例子:坐地铁,同一时间。我坐地铁,还能画个速写…它就变成了一个有纵轴,我坐了一个延伸。
如果时间的x 轴是一条时间线,不可逆。但是,纵轴我们可以做一些规划和调整。
举个我实践的例子:
在专题创作前都会安排出门采风。这期间的工作要务是拍摄素材,速写素材,构思套入契合情节。
拍摄期间,我会尽量的拍摄优质的画面,和视频;
会准备好速写本品牌,整理速写主题;
构思绘画主题的文案。
拍摄回来的图片视频整理,剪辑成优质的作品,投稿给平台赚稿费用的。这个只是纵轴实践的附加任务;
然后挑选速写品牌携带出门,是为未来商业合作机会预设的任务;
整理主题速写是作品。可以纳入一期zine,打包素材销售给有需要的画师做参考素材。
这就是在专题创作这个x轴的事件上,做出y轴的波动性规划。让同一时间产出更多的价值。
所以,如果要去尝试做出改变或行动。最重要的是分析研究一下自己的日常时间使用,我把时间分成了3种时间。这3种时间的概念我是从“一人公司”播客中听到的,套用到了自己的实际情况中,你也可以试试。
1·必要时间:这部分时间你要去维持家庭的稳定,维持你现在必要让自己赚钱的这个职业部分,就是必须干,外力驱动的,就是必要时间。
比如,我的必要时间。要送娃去学校,娃生病了要随时在场,家里应急反应要在场;我工作接稿合作的部分都是必要时间。
这部分的时间是没法操作的,但,可以合理适当的去减少它,提高效率。
2·自我时间:自我的时间顾名思义就是给自己的时间,我一直觉得这个非常的重要。
这个自我时间是你拉开跟周围人距离的一个杠杆。这个自我时间,你可以学习充电,刷手机看剧,打牌睡觉,读书运动,跟朋友聚……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我时间,这个时间在理论上都不应该被剥夺。特别是做了妈妈的更了解这个自我时间的重要性。这部分的时间让自己感觉到生活的愉悦,如果你的时间全部被别的事件占满,就像妈妈每天因为孩子时刻在场。那样很容易对生活失去热爱,丧失自我。
自由职业,自我时间也未必会多。我一天的自我时间就是午休起床的15-30分钟运动;晚间睡前30-60分钟的读书。我用在保持自己的健康和进步上。
你要摸索出自我时间是哪个时间段,这个时间你用来自我实践什么?最好把这个时间养成良好的习惯。
3·可能时间:可能的时间是留给你想要去实践完成的小目标。像我的写作,考驾照,自媒体……尝试一个新的赛道。这个可能时间跟自我时间是有区别的。
自我时间都很自我,没有刻意的要求什么,你能拿来放松,躺平,拿来学习充电,都可以。
但是,这个可能时间要做的事件,它需要一个刻意练习的部分。拿我写作来说,每天早上开工主业前的1-2个小时,我是拿来写点东西的。它是我刻意安排自己去练习开拓赛道,需要有成果,有反馈的一个事儿。
这个可能时间是我低成本低风险去尝试新方向的可能性,也就是去试对,即便是每天只有30分钟,我也要用好这30分钟,这个对自由职业,职业转型很重要的。
在时间的考虑上,从这3种时间去下手,分析好自己每天里3种时间分布在哪个时间段?3种时间里你都在干嘛?
可以做一个主动的区分,让时间被更高效的用,这样你的自我愉悦度也会提高。
其实时间的使用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从新调试,人是活的,时间使用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是做不到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
把时间的使用调试到当下你心理水平,身体状况的水平状态,体力等相关因素。
就比如,今晚的状态不太好,专注看书头晕,那就去刷刷剧。生病了,要给自己大量的时间去恢复,也就别逼自己非得去完成to do list。
时间它是一个波动性。
我把“自我时间”跟“可能时间”所做之事结合起来,制约自己去做一件事的闭环。
还是写作的例子,「每日写作」是我今年雷打不动坚持到现在的一个习惯。而与之相扶的就是「阅读习惯」也是我今年雷打不动的习惯。我真的很庆幸养成这两个良好习惯。
能写出这篇文章就是因为这两个习惯。
因为“可能时间”我执行的是写作,每天输出,长期的坚持一定会掏空我所有的知识,阅历储备;所以一定要有一个输入系统不断的提供资源。
这就倒逼了我一定要输入。因此,我安排“自我时间”就是阅读充电。
“可能时间”的使用
找到自己一天中的「可能时间」这个「可能时间」里你能实现的一个工作量,自己定制一个小目标。
有时候我们有很多目标,但是因为主业工作,带娃生活等等各种原因占据我们大部分的时间,使得我们没办法前进,内驱力都没办法往前推。
这个时候我们得自己寻求一个正反馈,一种成就感,就是让这件事情有价值感,哪怕是拿到一个小结果。
还是拿我写作来说:我的自由画师,主业自然是画画,一旦我这个月不画了就没有收入。我还是宝妈,每天必要时间就占了我大部分的时间。
我清算了一下自己的时间,只有选择更早起床才能有学习写作的「可能时间」
所以,我有一段时间是凌晨4点起床写东西的,6点开始运动,到娃醒来开始带娃;
后来,有了老人帮带,开设自己的独立工作室。我的时间比较充裕了。不用凌晨4点起床,但凌晨4点起床我坚持了一年多。
我写作的能力从磕吧的一个小时300字到了1000+有逻辑完整文章。也学习到了写作的方法,各种与写作相关的app软件。
再后来,我开始正式的运营平台,我运营的平台在同一年都做到了写作变现的闭环,收益虽少。但,这是我拿到的第一个正反馈结果,这个结果是别人给的。我觉得可以小步往前走走,拿到的结果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成就感,价值感,我自身写作的内驱力也慢慢变大。
现在养成每天6:30无痛起,(其实,我觉得6:30能睡的挺久了,大概也是因为之前凌晨4:00起床的经历)9:00主业开工前,养成了写作习惯。我觉得这是一个自我的成功。当然,这个不是外在的名利成功而是我自我定义的成功,就像“我今天比昨天更好了”人生状态的一种成功。
我现在定义自己的成功,就是把自己的一个想法变成了现实。比如,完成了一幅画作,一幅画从构思,创作,卖出去;看了一本书,并写了相关选题的文章变现了……
就是每件事情都做到有始有终,有一个完整的闭环过程。这就足够成功了。
《百万富翁快车道》提到:成功是追求过程,不是结果。所有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都是利用精心策划的过程来创造财富。
拿到正反馈结果,就可以判断出这个「可能时间」的创造是否对了,在从新规划调整小步迭代。你看,除了画画,我又多了一项专长:写作。
100天只做一件事
找到专长所在作为支点,那接下来就用100天去激发新的可能性,小步试对,快速迭代。以保证自己预设的目标做到闭环,即便是拿到一个小的正反馈。
为什么是100天?100天我觉得不长不短,是我自我定义,刻意练习养成一项习惯的周期。
在市面上确实有21天养成习惯的说法。但是,对我来说21天太短,对一项技能,还不足以深入的了解掌握,没能给身体植入足够多的记忆。实操经验也不足以让我做决策判断。
就说我运动这个习惯吧。一开始给自己定了每天30分钟的运动量。你肯定觉得不多,对常运动的人也不多。我刚开始也是这么认为。
真动起来了,我发现5分钟,我就开始喘上了。这是长久不运动的人,突然动起来,身体所有的机能都跟不上。快10分钟的时候我就觉得胸口闷,开始有反胃的感觉了…… 当天,10分钟内迫使停下,但,还是吐了。
第二天,我马上做出了方案调整。身体不适了就停下。 10分钟的运动量,大概有差不多一个月时间的适应,才开始调整到15分钟到20分钟。
2个月的时候,我才正真的注意到,运动视频的标准动作。之前总是想着跟上节奏,动作到不到位,一个是你关注不过来,关注到了你也做不到位。而这个时候,我的节奏开始跟上了,有余力做好动作了。
这个时候才意识到判断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最好对着镜子运动。把动作做到位,运动的效果才是最好的,而不是跟上节奏。然后,我运动就在试衣镜旁边,也不一个动作非要跟上视频节奏,先保持动作做到位,慢点没关系。
关注到动作也是因为身体有了运动的积累,打开了机能有的动作可以做到位了。
应该是过了100天,3个多月后吧这个时候我已经每天20-30分钟了,但是还是吃力完成的。运动真的需要一个递进的过程,不要一上来就把自己整扒下了。
那个月的列假毫无知觉的拜访了,我挺惊讶的。女孩子都懂的,来之前身体各种不适的前兆预警。我那个月真没有,而且来的量特别多,多到我觉得不正常,但是身体很轻松。我刻意去卫生院中医问了下。医生说:身体很好没问题,能排出来了才是好的。
这是我写作外,拿到的第二个100天结果。身体变得健康了,保持身体的柔韧性,保持年轻的状态,运动习惯也是对我生活最有积极影响的。
所以,要打开一个可能性,100天的实践,习惯的养成真不可少,判断这个可能性可不可以持续?成为你新的创业点,能不能归入你个人的商业系统,起到杠杆效应?
100天要做轨道对改变,小步试对,快跑迭代,刻意练习。
小步试对:一开始给自己的起点不要太高,但,要你可以持续跑起来的。
持续迭代:迭代就要我们比前一天做的更好一点。
刻意练习:必要有一个持续迭代的刻意练习。剔除不适合的部分,不停的纠正可以发展的部分。
这100天你就当是一次试炼。
不管你验证的这个“可能性”适不适合你发展,至少这100天给了我自己。
这100天也是一次执行记录。
一天2个小时,不行就一天20-30分钟,从最小化开始行动。这100天的执行记录就是你的背书。每个有执行毅力,有执行记录的人会让人觉得更信赖。
35+后要以生产者重新定义自己,找到你最想做的那件事,用100天的时间去执行它,小步试对拿到结果。让自己人生曲线发展出更多的可能性。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个兜底预备役。
点个赞,一起发现日常中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