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死亡:我在家中为母亲完成了安宁疗护(三)
发布时间:2024-10-12 22:09 浏览量:3
我观察到当亲人患重病快去世或已经去世时,一些朋友会在网上大量发泄情绪,比如说“我妈妈也走了呀,我妈妈还不到50岁啊”。你可能会觉得在朋友圈发这些不合适,担心骚扰到朋友,或者朋友不愿意谈论这个话题,但这是我们的内心预设。其实,朋友可能是能够接住这个能量的。
在这种时候,去网上大量诉说也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是活下来的方式。你想要发泄情绪,想要哭一场。在网上的帖子里,有很多人留言,他们走过我走过的那些路。他们会向我求助,比如说家人刚查出胃癌晚期这样的情况。我会告诉他们可以加入某些病友群,但我不会直接和他们聊病情,而是给他们联系的方式,让他们找到同阶段的朋友。他们一般会问一些病情相关的问题,有时甚至会讨论安宁疗护的部分,这部分大家可能聚焦于一些具体事物,比如五人间吵不吵等。
的确,五人间很吵,但如果想要安静的环境,可以选择其他医院,比如有单人间的医院。其实,资源非常紧张,单人间、好医生都很紧张。有人会说住和睦家一周花几万块,这种情况下你不确定亲人在一个月内是否会去世,是不是要把几万块花出去选择更好的医院。
普仁医院的五人间一天费用其实不到1000块,报销后可能在800块左右。这不包括护工的费用。而这样的床位可以走医保,正常治疗相关费用都能走医保。大病不会花太多钱,一个月最高也就是三五千治疗癌症,这和大家的直觉可能不同。原来以为得了大病会倾家荡产,其实并不会,哪怕选择最贵的进口药也有公益赞助,国产药也变得便宜并进入医保,每年医保更改后费用更少。
每个家庭的情况可能都不同,但用上最好的药去最好的医院,不见得能让患者活得更长,20个月和28个月并没有太大区别。现在回头看,更多的时间是对死亡的思考和减少遗憾。参加心理沙龙时,有人妈妈刚去世,会聊到人这一生最好是活得老、死得快,不给家里添负担。然而,这些并不是我们能选择的,想要死得快未必能死得快,想活到老未必能活到老。
我和王一芳老师讨论时说,理想的是活得长、老得慢、死得快。我们家人的治疗状况还行,有很长的时间去思考死亡,整个死前的临终预祝和安宁科的交流较多,减少了很多遗憾。亲人突然去世,没时间陪伴和交流,遗憾更多。而我看到的是处理死亡的不同痛苦,深厚感情的人会经历更长时间的哀伤,这是我们爱一个人的代价。
比如说,我的一个朋友,父母生大病,他很难受,我告诉他,你和父母感情很深,那么他们走后你会很痛苦;如果你感情不深,你将要处理的是没有得到那么深的依恋的愧疚和遗憾。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种感情的代价,与亲人关系很深时,亲人去世后走出来的时间会更长。
露娜说的“四道”,即道谢、道别、道爱和道歉,是安宁疗护中的重要核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