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联手!援塞拉利昂医疗队成功救治罕见双胎复杂脐疝病例
发布时间:2024-11-13 12:14 浏览量:3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13日讯(通讯员 刘学)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0日凌晨,一名妊娠36周的塞拉利昂孕妇因突发腹痛和胎动异常,被紧急转诊至中塞友好医院。接诊后发现,这是一个罕见双胎复杂脐疝病例,情况极其复杂,具有高度围生期死亡风险。中国(湖南)第25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陈智慧(医疗组组长)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应急救治方案,并实施紧急剖宫产手术,为母婴争取了宝贵的生机。
孕妇转诊入院时主诉腹痛明显,伴胎动异常,面容焦虑且情绪紧张。接诊后,陈智慧副主任医师迅速完成临床初步评估,并邀请超声专家张敏副主任医师实施急诊超声检查。发现该双胎妊娠孕妇,其中一胎诊断为先天性巨大脐疝(Omphalocele)并伴随宫内发育迟缓(IUGR)、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的大部分肝脏及部分肠管经未闭合的脐环进入疝囊,形成一个突出于体外的巨大肿块,包块内含肝脏及部分肠管,外周伴液性信号及菲薄的包膜,情况极其复杂,具有高度围生期死亡风险。
脐疝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先天性腹壁缺损,其特征为腹壁发育障碍,导致胎儿肝脏、肠管等腹腔器官通过脐带根部缺损突出体外,并被脐带膜包裹。这种复杂畸形在围产期面临多重风险,包括膜破裂、宫内胎儿急性缺氧、脏器暴露导致的感染及血流动力学紊乱。尤其是在低资源环境中,脐疝相关的术中处理和术后管理挑战极大,进一步增加围产期死亡率和新生儿并发症风险。
了解情况后,陈智慧迅速启动队内多学科会诊机制,联合新生儿科、外科、麻醉科及护理团队,共同制定详细的诊疗方案。外科专家许志杰教授分析该患儿术中脐疝一期修补术可能面临的困难及风险性,并提出脱出脏器妥善复位及保护的具体技术方案;新生儿科专家雷祥副主任医师评估脐疝胎儿可能合并先天性肺发育不良,发生呼吸窘迫,腹腔内器官外露增加感染的风险,制定复苏及监护计划;麻醉科专家凌峰教授则提出母婴安全麻醉的策略和重点。经过缜密讨论,团队最终决定实施紧急剖宫产术,同时为脐疝胎儿做好术后救治和修复准备。
经过妇产科专家陈智慧、李虎成及塞方妇产科团队协作,两名胎儿在短时间内成功娩。第一胎健外观正常,体重2200克;第二胎脐疝胎儿体重仅2000克,出生后即表现出明显呼吸困难,伴外翻的肠管和部分肝脏脱出腹壁之外,仅有菲薄的疝囊壁覆盖其上。新生儿专家科雷祥迅速进行气道管理和呼吸支持、维持正常体温,外科专家许志杰在手术室内完成脐疝脱出脏器的临时复位和固定处理,为后续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护士长赵莎带领护理团队全程守护,确保手术过程母婴体温稳定及无菌操作,保障了每一个关键环节。
术后,脐疝患儿被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强化监护和进一步治疗,另一名健康胎儿转入普通病房,产妇术后恢复良好。这一复杂病例的成功救治,展现了中国援非医疗队的专业水平和多学科协作能力,同时为塞拉利昂当地提供了重要的医疗实践案例,彰显了中非医疗合作的深厚友谊和中国医疗队的卓越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