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柳岩被妈妈叫“剩女”,24岁卢昱晓还在当宝宝,都是当妈差别怎么这么大?

发布时间:2024-08-07 12:43  浏览量:25

知道每位母亲有不同爱的方式,但也没想到这么不同啊。

43岁未婚未育的柳岩,家里东西多,在妈妈眼里,邋遢至极。

24岁成为演员的卢昱晓,还是妈妈心目中的宝宝,东西乱也是乱中有序。

谁看了《我家那闺女》,不觉得这对比强烈啊。

怪不得,节目最先引起争议的,不是闺女们的生活方式,而是观察室里两位妈妈截然相反的态度。

虽然爱不分等级,但感受天差地别。


柳岩的妈妈退休前是教师,严格要求孩子似乎已经成为了习惯。

看到柳岩在家里散着头发熏香,别人都觉得很正常,妈妈偏偏来了一句:“她就是这样懒懒散散,一个人在家里瞎搞。”

行,镜头前不注意形象,也算不合适。

可是当柳岩开始做饭,刚开始妈妈就下意识否定:“刀工不咋地。”

嘉宾们聊起婚恋话题,她就说:“为什么到现在还是剩女,再过几年就要步入老年了。”

米粒妈真的觉得,这些话由亲妈说出来,也够伤人的。

后来主持人问柳岩妈妈能不能接受女儿谈姐弟恋。

她说自己以前的观念是女孩找年纪大的比较好,但柳岩现在年纪大了,还找年纪大的,只能找老头子了。

所以她觉得,谈个年龄小的也挺好。

柳岩妈妈举的这个例子,谁听了不想翻个白眼啊。

但你说柳岩妈妈不爱她吗?

也不是。

柳岩年轻的时候,曾在广东打工,自己手里缺钱,又不想让妈妈担心,就打电话谎称说需要资金做生意。

妈妈什么都没问,第二天立刻坐火车把钱送到了柳岩手里。

直到离开后,妈妈才告诉柳岩:我知道你遇到了难处,更明白你要钱也不是要做生意,但我相信你会渡过难关的。

柳岩的妈妈对女儿也有着满满的爱,但这份爱的表达方式令人不适。

柳岩曾经说过,自己在打压式教育下长大,父母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

已经独立生活多年的她,在看到卢昱晓的家庭氛围时,也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

是啊,谁不希望一直被鼓励呢。

或许正因如此,柳岩和妈妈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少,她也提到妈妈6年没有来过自己家里了。

看着柳岩的生活状态,米粒妈能明显感受到她的焦虑。

在家里的时候,她努力找些事情试图去对抗孤独,和朋友在一起聊天也总是有当下的焦虑。

可当回到家关上家门,她只能自己尽力消化。

与其说她报喜不报忧,倒不如说,她跟母亲说不出自己的忧虑。

虽然有爱,但柳岩母女之间,有一层透明的屏障,拦住了她寻求帮助的欲望,也隔绝了她所有的退路。


卢昱晓的妈妈是一名医生,米粒妈甚至怀疑妈妈是儿科医生,因为她好像总是把女儿当作还没长大的小孩子。

女儿想用仪器矫正脊柱侧弯,仅仅是知道打开的方法,妈妈也要说一句“晓晓聪明。”

看着女儿靠着门练习,爸爸在一旁不停说“加油宝”,妈妈坐在沙发上帮忙计时,也一直给女儿加油鼓劲。

“宝贝”两个字是卢昱晓父母的口头禅,她什么都不用做,就是父母心中最好的宝宝。

所以妈妈在给女儿拍照的时候,给足了情绪价值,不停地感叹“宝宝太好看了”。

女儿开始做饭,还没搞出什么名堂,妈妈立刻开夸:“她动手能力可以的。”

爸爸仅仅看了一眼就开始点评:“你这个厉害,好漂亮,油放得少很健康,可以开餐馆了。”

米粒妈忍不住微笑的同时,也想真诚发问,卢昱晓父母是在哪里进修了夸奖大法吗?

怎么能又真诚又不重样啊?

最后,卢昱晓做出了一桌子饭菜,一家三口和舅舅一家坐在餐桌前,没有一个人扫兴。

哪怕并没有多么好吃,父母也不停夸奖女儿的手艺,卢昱晓笑得嘴根本合不上。

除了相处时对女儿的鼓励,父母还会关注女儿的动态,夸奖她工作努力,安慰她不要太在意外界的评价。

在某个瞬间,米粒妈觉得,对卢昱晓来说,哪怕有再多恶评,回到父母身边,一切都会消散,留下的只有温暖。

节目里,卢昱晓妈妈有一番话,米粒妈觉得很感动:

送她去英国读书,我觉得自己吭哧吭哧地挣钱供她学习,我也很幸福。

正如很多留言的感叹:原来会有父母觉得供孩子上学很幸福。

妈妈从未觉得为孩子付出很辛苦,也不觉得这是一种责任,而是把这一切看作身为父母才能得到的馈赠。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卢昱晓妈妈和柳岩妈妈最大的区别是,她看到的都是孩子的闪光点。

柳岩房间乱,她觉得乱中有序;柳岩爱吃冰,她觉得牙口好。

有句话说得好:在爱里长大的小孩,即使迷路也像在旅行。

米粒妈觉得是对卢昱晓家庭教育的最佳描述。

卢昱晓本人性格很温柔,任何时候都是一副淡然的样子。

弄丢了家里的钥匙,乐呵呵地求助父母,然后联系司机。

接着就陪弟弟坐在家门口吃雪糕,还不忘对弟弟自夸一把:“我有时候少一根筋,幸好我把你带回来了,我真是靠谱的姐姐。”

全程情绪稳定,不见半点着急,事情最后顺利解决,心情也没有受到影响。

卢昱晓就是这样,能和路边陌生的小朋友聊得来,也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明确的规划。

看起来单纯懵懂的卢昱晓,其实一直坚定地走着自己想要走的那条路。

没有顾虑,也不会回头,因为她知道,自己的身后,永远有父母在。


柳岩妈妈和卢昱晓妈妈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米粒妈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时代限制。

两位妈妈明显是两代人,卢昱晓妈妈也曾主动解释,她和柳岩妈妈只是爱的模式不同。

咱们都知道,老一辈对孩子的教育,多是健康长大即可,不怎么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

时代在发展,教育理念也在逐渐产生变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了。

可是,上一代固有的观念,改变起来还是很难。

二是自我关注。

卢昱晓妈妈是医生,平时有自己的事业和爱好,更重要的是,夫妻感情很好。

节目中,卢昱晓和爸爸单独去登山。

爸爸边登山边和女儿聊天,一点也不尴尬,还会主动给女儿拍照,顺带开解女儿心里的疙瘩。

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自己和爸爸待在一起一年,都没有卢昱晓和爸爸几个小时说得多。

这说明,卢昱晓的爸爸从来没有缺席女儿的成长,在教育上能够和妈妈共同分担。

如此一来,卢昱晓妈妈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对孩子少了些期待,也多了些顺其自然的爱。

可反观柳岩妈妈呢,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经济压力大,加上柳岩爸爸不善言辞,以至于她把情感的寄托都放在了儿女身上。

加上身为老师,柳岩妈妈对儿女期望很高,很少关注自己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爱也难免变了形。

要知道,父母对孩子付出越多,期待越高,孩子感到的压力也越大。

可是教育没有模板,付出与回报是一条动态变化的曲线。

需要父母和孩子一次次试错,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调整,才能找到彼此都适应的方案。

最省力的方式,不是拉满付出,而是降低关注。

只有父母尝试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才会降低对孩子的期待感,给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

还记得之前全网刷屏的“投胎志愿王诗龄”吗?

大家对王诗龄的羡慕,不是因为她的父母多么富有,而是因为李湘对孩子没有什么期待,只希望她能健康快乐地长大。

没有负担,向前也更加轻快,哪个孩子不向往在人生路上轻装前进呢?

如果一定要说王诗龄的幸福源自于金钱,那不妨看看爱做饭的东北小孩哥兴泽。

米粒妈也写过他的故事→《既会做饭又懂女孩心思的人类高质量“小孩哥”被我找到了》

明明才10岁,做饭的熟练程度让米粒妈这个老母亲都自愧不如。

而且,他不仅会做饭,更是个不打折的暖男。

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各种节日都会给父母做上一个蛋糕,既是庆祝,也是给父母的仪式感。

视频里,他总有各种各样的心得,能理解妈妈做隐形家务的辛苦,更能从爸爸强撑着陪自己坐过山车的样子里,读出满满的爱。

大家说这样的孩子天生就是会爱人的。

但米粒妈觉得,这也离不开父母的教育。

从视频里可以看出,妈妈工作很忙,对他的教育多是见缝插针。

兴泽做完一锅包子,妈妈会告诉他:

“将来你妻子端上一锅包子,如果你从来没做过包子,你只能吃一口说‘嗯真好吃’,但想象不到她做这一锅包子可累可辛苦了。但现在你就能感同身受了。”

爸爸很少进厨房,但只要有时间,就会积极地打下手。

他们教育兴泽的方式,不是要求他达到怎样的标准,仅仅是让他多体验、多感受。

因为他们不仅仅有父母一种身份,更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

米粒妈觉得这句话,放在亲子关系上同样成立。

给孩子3分关注,剩下7分留给自己,就会发现,所谓的松弛感不过就是那么点儿事。

更重要的是,这样不仅能避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还更有助于咱们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孩子保持更健康的亲子关系。

不信你看,哪个大学生刚放假回家不是香饽饽?

所以先做好自己,活成一束光,然后,让孩子去追随这束光。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