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滥的母爱,42岁的妈妈宠爱 16 岁儿子,接触没有距离感
发布时间:2024-08-21 06:22 浏览量:436
我今年 42 岁,儿子 16 岁了。一直以来,我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他的爱中,想尽办法给他提供最好的一切,却未曾意识到,这份母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过度地浇灌着孩子的心田。
儿子刚出生时,那可爱的模样、软糯的小手,瞬间就暖化了我的心。从那时起,我就决心用我全部的爱去呵护他、照顾他。
他还小的时候,我总是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他的一切。给他冲奶粉、换尿布、轻哼摇篮曲哄他入睡,每一个细节我都精心对待,生怕有一点点差错会让他不舒服。他学走路时,我总是弯着腰在他身后,时刻准备扶住可能会跌倒的他。
他生病时,我心急如焚,整夜守着他,不敢有丝毫懈怠,眼睛紧紧盯着他的小脸,关注着他的每一丝变化。
随着他一天天长大,我对他的爱愈发深厚。我会为他精心搭配每一顿饭菜,确保营养丰富;我会帮他收拾房间,辅导功课;甚至他和朋友出去玩时,我也会在附近默默守望,生怕他受到哪怕一点点的委屈。
这种全方位的照顾一直持续到他十几岁。他 13 岁那年,学校组织军训,我担心他适应不了,给他准备了大包小包的物品,从防暑的药品到充饥的零食,应有尽有。当我把这些东西交给他时,我看到了他眼中的无奈和同学们异样的眼神。但那时的我,只觉得这是作为母亲应该做的,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已经让他感到难为情。
我还会在他洗澡后,拿着浴巾等在浴室门口,亲手为他擦干身上的水珠,嘴里念叨着:“儿子,别着凉了。”他往往会有些不耐烦地说:“妈,我自己可以。”
他 16 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心事。我发现他开始把自己的信件藏起来,电脑也设置了密码。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儿子,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事儿瞒着妈妈呀?”他皱着眉头回答:“妈,我也有自己的秘密,您别总打听。”
我出于关心,试图去了解他的内心想法,甚至会在他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查看他的电脑记录。当他发现我的行为后,和我大闹了一场,指责我不尊重他的个人隐私。可我满心委屈,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他,想更懂他。
渐渐地,儿子越来越大。他已经长成一个阳光帅气的少年,可我却依然没有改变自己过度关怀的方式。有一次,他踢完足球回家,汗流浃背。
我下意识地拿毛巾给他擦汗,他却侧身躲开了,眼神中流露出明显的不满和尴尬。那一刻,我才突然惊觉,他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我事事亲为的小孩子了。
还有一次,家里来了亲戚,儿子在客厅和亲戚聊天。我走过去,习惯性地捏捏他的脸蛋,还当着亲戚的面说起他小时候尿床的趣事。我看到儿子的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亲戚走后,他冲我发火,说我让他在人前丢了面子。
这些事情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一直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爱,却完全没有考虑到儿子的感受。我过度的宠爱,让他失去了独立成长的机会,也让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有些紧张。
我想起儿子小时候,每当我帮他解决一个难题,他脸上那依赖的神情。
我以为那是他需要我,却没想到,这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遇。我过于紧密的陪伴,让他没有机会去独自面对困难和挑战,没有机会去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我也意识到,我和儿子之间没有距离感的相处,已经影响到了他的心理成长。他渴望被当作一个成年人来尊重,渴望有自己的隐私和空间,而我却一直没有给他。
我开始尝试改变。我不再过度干涉他的生活,不再随意进入他的房间,不再追问他不想说的事情。
我努力克制自己想要为他包办一切的冲动,让他自己去做决定,去承担后果。
一开始,这对我来说真的很难。每次看到他遇到问题,我都忍不住想要插手帮忙。但我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要忍住,要相信他。慢慢地,我发现儿子开始主动和我交流,和我分享他的喜怒哀乐。
有一天,儿子对我说:
“妈妈,我知道您一直爱我,现在我长大了,希望咱们能平等交流。”
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我知道,我终于找到了正确爱他的方式。
泛滥的母爱,曾经让我迷失方向,让我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但通过反思和改变,我明白了,爱要有分寸,要有边界。作为母亲,要学会在恰当的时候放手,让孩子去自由翱翔。
泛滥的母爱可能对孩子成长产生以下这些影响:
1. 孩子可能变得特别依赖妈,自己啥事儿都不想动手,也不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长大了可能也没个主见。
2. 妈啥都给安排好了,孩子就没机会锻炼自己,遇到点困难就容易退缩,抗压能力差得很。
3. 管得太多太细,孩子心里会觉得特别不自由,老想反抗,和妈关系也容易变得紧张。
4. 长大了进入社会,别人可不会像妈那样宠着,孩子可能会因为受不了一点挫折就崩溃。
5. 老是被妈护着,孩子可能不懂怎么跟别人相处,社交能力比较差,交不到好朋友。
6. 妈给的爱太多太满,孩子可能觉得这都是应该的,不懂得感恩,变得自私。
泛滥的母爱,如同双刃剑,既给了孩子无尽的关怀,也可能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
而真正的爱,或许应该是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孩子去经历风雨,去茁壮成长,去勇敢追寻属于自己的那片广阔天空。只有当距离把握得当,爱才能成为孩子前进的助力,而非束缚的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