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东北农村妈妈,决定掌握自己的方向盘

发布时间:2024-08-23 21:19  浏览量:19

作者 |胡不喜编辑 | 车卯卯、刘奕然

一条女性独立的道路

百年前,东北作家萧红曾感叹:“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在带有自传色彩的《呼兰河传》中,她提到自己母亲和祖母时,时常带着苦味。

时过境迁,得益于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普及,女性地位不断提高,成长于呼兰河流域的东北女性,已然变了模样。

广阔的东北平原

在一年中有四个月都飘雪的黑土地,生命力和勇气像是火种,能点燃的不仅仅是炉灶,还有女性的坚韧力量。

35岁的单亲妈妈,决定回村

35岁的赵秀明,是从呼兰河流域成长起来的女人,冰天雪地的黑土地似乎天然给予这里的女人意志的独立与强大。

在村里从小干农活的她,习惯把头发全都扎起来,拾掇得十分利索。同样利索的,是她对待生活的态度。三年多前,她在快手发布的第一条视频写道——

“女孩子学开车不是多喜欢车,而是想去哪里不用麻烦别人,副驾驶虽然舒服,但手握方向盘更踏实。”

三年多前,明明姐在快手发布的第一条视频

三年过去了,赵秀明拥有了另一个身份——明明姐,这是150多万老铁粉丝对她的亲切昵称。如今,这位朴素的农村女性,正用她的力量改写自己的命运,也绽放出一个新时代农村女性的绚丽多彩。

“我希望让东北的好产品被更多人看到,让家乡好产品走出去!”今年8月的一场直播,她的单场GMV突破1000万,成为黑龙江绥化小城的新“传奇”,成功带火了包括海伦豆油、绥化面包、嫩江卤鹅、哈尔滨红肠等多个东北特产。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明明姐正在让黑土地的美好,被更多人看见。

但故事的开头,并不尽如人意。

2022年1月4日,是小寒前一天,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的气温低至零下三十度。这样的天气,东北人习惯缩在自家炕头上“猫冬”。

明明姐对这个日子印象格外深刻,那是她外出打工多年后,终于再次回村的日子。那年,她即将步入35岁。

2022年1月4日,明明姐第一天回村

人生,似乎也从此分成了上下集。故事的上集,是离婚负债、单亲带娃、异乡打工……而下集,是她摆摊创业失败之后,毅然选择带着现在的丈夫“四哥”一起回村,重新开启生活。

回村,是退路,也是心心念念的愿望,“太希望能和爸妈还有孩子待在一起了。”

尽管因为没钱,她回村买的是1万块的“破房”,屋外寒风呼啸,平房也四处漏风,但当蔚蓝的天空下,乳白色的炊烟袅袅升起,「家」的意义,在这一刻具象化。

0策划,她把这随手拍的视频发到快手上,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收获了百万播放量,粉丝数也从0涨到了2000。“不如用短视频创业,我给了自己一年的时间试一试。”

就这样,和当年为了还债孤注一掷跑去600公里外的陌生城市一样,她全心做起短视频来。而这次不一样的是,身边围绕着爱人、家人、邻居和朋友,她不再孤军奋战。

明明姐的视频,记录着村里简单而美好的生活

修整房子时,邻居二大爷亲自监工,盯着屋里的烧灶坑和取暖,旁边家小媳妇时不时也来搭把手,一个早上能连续迎来几波人。

冬去春来,房子和小院慢慢成型。院子里的故事,也逐步从最初的小两口甜蜜日常,到四口之家的幸福时光。如今,这个小院已承载了更多乡村亲友的欢乐、团结与善意,如同一版现实里的「令人向往的生活」。

浓浓的人情味儿,是乡村给予漂泊者的慰藉,赋予「回家」两字以真切。

明明姐的视频里,乡村生活简单而温情,消解远在异乡者的乡愁,让人回归「家」和「故乡」,常有粉丝留言:“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很纯粹的快乐。”

蝴蝶扇动了村庄的新风

动容的,不止是远方的粉丝。小小的村庄,也在改变着。

明明姐的老家望奎县,是藏在大兴安岭南麓的小城,也是绥化市下辖十个县级行政区里,面积最小的县之一。呼兰河蜿蜒流转,如一条玉带,将这里与绥化市隔开,通肯河、努敏河、克音河同时滋养着这片肥沃的寒地黑土。

由于传统农业为主,截至2023年,望奎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两万元左右,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明明姐的老家厢兰头村,常住人口只有2000人上下,留下的多是老人。养猪、养牛、种玉米,是村里人的主要生计。

庄稼地过去是村里人的全部指望

最初,村民们并不理解明明姐在做什么,大家都在忙着下地开垦、养猪养鸡,她却像个“蝴蝶”一样,在田间地头都在举着手机拍摄。随着粉丝增多,并在粉丝鼓励下开启直播带货后,“靠手机也能挣钱”的新观念也进入了村子。

明明姐的大哥大嫂,是最早转变观念的村民之一。以种植水稻为生的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起早贪黑,土里刨食,但因为没有销售渠道,辛苦种出的东北大米,却可能卖不上价,甚至赔本。

2023年的粮食丰收季,在妹妹的劝说下,夫妻俩第一次尝试把稻米搬进直播间,却引来五湖四海的粉丝购买。一场直播,便卖完了一仓库的大米,给了小村子一个巨大的震撼。

那一年,种地多年的大哥大嫂第一次没为大米发愁,“这么好的新米,可算都卖出去了。”

‍一望无际的稻田

借由明明姐的线上东北“小卖部",厢兰头村的田间物产,得以被外面的人看见。“不敢说哥哥会赚什么大钱,但最起码一年辛苦到头,不会赔。”说到这里,明明姐底气十足,这种带动家人乡亲共富的踏实感,是短视频和直播给她带来的成就感。

生在东北,长在东北,明明姐爱着自己脚下的土地,也主动向粉丝推荐来自东北家乡的特产。绥化的老面包、海伦的豆油、嫩江的即食卤鹅、哈尔滨的红肠,一样样东北特产被她搬上直播间。

明明姐在直播间推广家乡产品

在一次直播中,当推广起绥化老面包等家乡特产时,明明姐十分动情:“这个面包我们当地孩子从小吃到大,实打实的用料,品质非常好,我非常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绥化当地的好产品。”

在她眼中,如果能让东北的好产品更多人看到,产业能发展起来,就能带动更多人就业,像她这样的“东北孩子”就不用在外漂泊,大家能回到家乡发展,在家门口实现美好生活。

真性情的她,不断用真诚吸引粉丝,快手社区的老铁们也给予了她力量。“大部分快手用户,都是特别有人情味的,就是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会鼓励你,当你好的时候,他会希望你更好。”

明明姐感慨道,是老铁们的善意与信任,支撑着他们长期记录生活,逐步探索新的事业版图。比如,她首次踏足直播电商,即便当时粉丝体量不大、议价能力欠缺、预热物料有限,单场销售额却做到150多万。

直播带货让明明姐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她也开始试着去帮助更多的人。2022年起,她积极投身公益,助农、助学、捐款、救灾一样不落,获得了政府办颁发的“爱心企业”、“乡村振兴带货官”等荣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责任感和家乡情怀。

2023年黑龙江大水时,明明姐带着家人捐物救灾

“能贡献自己的一点社会责任,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作为主播,我也希望承担起应尽的责任,通过自己去影响粉丝们,让更多人投身于公益事业中。”人与人之间善意的正循环,是明明姐和粉丝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更多的她们,闪耀出蓬勃力量

在厢兰头村,「奇迹」不止一个。

“第一个螃蟹很难抓,很扎手。”但明明姐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也为亲友们探明了路。在她回村一年多后,她的表姐桃红姐在家人的鼓励下,来到望奎老家向表妹取经。“因为父母年龄大了,想一边记录生活,也可以照顾父母,做起来了也多了份工作。”

而明明姐也毫无保留地提供帮助,选题、策划、拍摄、运营……“独木难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是她最朴素的想法,除了表姐,还有邻居灿灿、95后学员王大宝、弟媳妇娜娜……

走出去的人回来了,留下来的人也有了新奔头。厢兰头村逐渐拧成了一股绳,孵化出了「大家庭」般的账号群。不论是75后、80后,还是85后、95后的女性,都能在全新的舞台上,闪耀出属于新时代农村女性的蓬勃力量。

明明姐亲友团账号一起记录农村生活

不止在绥化,更多传奇故事在这个时代发生。

在绥化200公里外的小城伊春,从四川远嫁而来的王北四,也将农产品搬进了快手直播间。她挽起袖子,麻利地干着农活:安置大棚膜布、起锅烧油卤猪肘、熬驴皮做阿胶……短短一年,帮助当地菌农卖了十万斤木耳。

长白山脚下,90后森林姑娘刘佳宁,分享着山里的美景、美食、生活趣事。野菜、药材、蘑菇、野百合、黑猪肉,成了直播间里的抢手货。她找到了自己的广阔天地,还带着乡亲们一起提高了收入。

坚韧的东北女性,凝聚成闪耀力量

短视频、直播的兴起,让生活在这片黑土地上的女性有了新机会。越来越多的她们,拿起手机,记录生活,推广家乡的农副产品,走出了女性独立的道路。

有时,明明姐也会畅想将来要在家乡建设自己的工厂,让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到那时,这片冻土将不再沉寂。

结语

纪念女性主义先驱波伏娃的一部纪录片中说道:这个人物吸引我,是因为她的自由,是因为这个女人选择了真正地去生活、去爱。

当巴黎奥运会缓缓升起的女性主义雕像被世人视作旗帜,而在8000公里外的黑土地,生活于此的更多农村女性们,虽然无法具象女性主义的词汇和定义,但她们用自己真诚和勇气去实践了女性独立的道路。

目前,明明姐已经拍摄了860多条视频,拥有了155万粉丝。回想两年前回村的那个寒冷的冬天,轻舟已过万重山。

当初那条记录开车的生活视频,早已被淹没在了主页里。可是依然有粉丝,会在睡不着的夜晚,翻出这条视频,反复回看。她们将这里当作和明明姐相遇的“界石”,打卡留言。

有人在评论区重复着写下:“副驾驶虽然舒服,但手握方向盘更踏实。”这些平凡的女性,在遥望明明姐时,也在默默鼓励着自己,攥紧生活的主动权。

-END-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