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2tWObY71Z6m">

  1. 🚺

      🌕🎰
      🔱
      📠
    • 🏳
    • ✝📬
      🥞
      📞
      🍯
      💬🙎
      🤖
    • 💕

      你说李红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妈妈,那你呢?

      发布时间:2024-09-19 17:21:21  浏览量:4

      好像是第一部上映第一天不看口碑直接去看的电影,对现实主义题材➕女性主题的电影总会多一些期待和好感。

      哭了很多次,哭到抽噎的地步。第一次哭是影片里李红的第一次妥协和退让,为了女儿生产推掉去成都见老同学的计划。回头的一瞬间表情苦涩又带着刚收回的对着女儿硬挤出的笑容,虽然只有几秒就突然切到了下一个镜头,但是眼睛瞬间就酸了。这是影片里的第一次委屈,不知道是现实中的第几次。

      最泪崩的是女儿青春期的时候李红为了女儿选择忍耐不离婚。太像了,真的太像了,是不是每个想要离婚的妈妈都说过离婚了住哪呀,再忍忍吧。还有很多很多相似的瞬间,差点都要怀疑编剧在我家安监控了。

      除了心疼女性不管在原生家庭还是婚后都逃不掉被牺牲的命运,就是被太多和自己家庭以及身边的女性重合的瞬间打动。原来这不是我们独自的生命体验,成长在有裂痕的家庭,不被期待和重视,在家没有归属感,永远想要逃离,这是我们共同的经历和结构性的命运。

      小的时候父母经常吵架,闹离婚,妈妈会给我灌输离异家庭的孩子多么可怜,没有爸爸怎么容易被人欺负的观念。这让我我一度觉得闹离婚是件丢人的事情,因为父母不和所以我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长大后和朋友深入交流,发现闹过离婚的家庭不在少数的时候非常震惊,哪怕我对离婚的看法理性了很多,还是觉得它是小概率事件,听她们当做平常事无所谓地谈论起才发觉小时候对此事的自卑羞耻和守口如瓶是多么可笑和可怜。

      那个时候妈妈会问我,如果离婚了选择跟谁,试图通过我的回答增加安全感和寻求认同。我们当着爸爸的面很认真地讨论离婚了要把什么家具拿走,我妈一样一样列举什么家具是她买的,理应归她,“这些我们都带走”。我在旁边补充,还有洗衣机也是。妈妈一下笑了,不知道是因为我的认真给了她支持还是觉得小孩子真可爱,居然把玩笑当真了。

      我清楚地记得,我补充的是洗衣机,也清楚地记得妈妈笑了。我当时应该很奇怪,不是你说要拿走吗,不是你先开始列举的吗,为什么要笑我。我已经开始憧憬和妈妈两个人相依为命的日子了。是的,憧憬,小孩子根本不会觉得离婚丢人,要去一个新的地方住,和妈妈两个人,想想就觉得真刺激,真好玩。(你应该看出来了,我对爸爸很无所谓的。)

      但反正这么多年了过去了,ta们结婚二十多年了,洗衣机还在我家,结婚证也是。

      我爸当然没有影片里的男人那么霸道和扫兴,他只是和天下所有男人一样,懒,不做家务,不带孩子,不负责任。能让ta们吵架的事情大到房子,小到一盘菜,具体的事由我早都没有印象了,但总觉得矛盾的焦点一定是我,我是引起父母吵架最大的根源。小时候是我需要人看管,长大了是我没考好,妈妈不离婚也是“为了孩子”。

      现在我已经不再是需要照顾和需要操心的年纪了,吵架的由头没了,父母也老了,婚没离成,也吵不动了。

      我对离婚的看法也一变再变,从小时候认为羞耻丢人,到青春期“破罐子破摔”像电影里的女儿一样催妈妈快离婚,之后有一个时期会更极端地把离婚和女性独立划等号,现在理性了很多,可以从宏观的制度、法律、历史角度去看待。

      作为法律上的一个认证,它可以标志一段关系的结束,可能是一个人逃出牢笼迎接新生的希望,也可能是两个人追求更好生活的决定,它可能是无奈的,难堪的,也可能是冷静的,郑重的。

      但不可否认它是重要的,作为一项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男性财富为起源的制度的退出机制而言。虽然但是,现在这个退出机制不太好使了,何况本来就有首次不判离的潜规则……(好吧,骂不动了,对不起我不会犀利,无法表达我的无语)

      看电影的时候一边哭一边想妈妈,不是想念,是想到,想推荐她也看看。我只有过得不好的时候才会想家,想妈妈,我也相信我不在家,妈妈过得不一定会比我在家更差。(少做一个人的饭不好吗?)

      电影里李红自驾的时候接到女儿的电话,女儿对她说对不起妈妈。我很能理解这句道歉,孩子并不总让妈妈开心,也不一定会让妈妈过得更好,很多时候反而给了妈妈更多选择委屈、妥协和牺牲的理由。当然换一种叙事是妈妈自己选择生育,选择了牺牲,这中间个人的,家庭的 社会的,历史的因素太多,很难说清楚是非因果。

      但总之我不认为我们同住一定是对彼此更好的,分隔两地依旧可以互相支持,同住一个屋檐下也未必相知相爱。所以只要我们都过得好,常常联系,不必过于挂念。

      巧合的是,我想到她,她就打来了视频电话,很难说这不是某种母女之间的心灵感应。

      我和妈妈说,刚看完电影,推荐她也看看,然后给她大致讲了李红的人生。高中为了弟弟放弃高考,嫁人之后为了孩子忍受恶心老公,女儿有了孩子还要带外孙,为了女儿工作可以不请假继续拖延出行计划,直到最后忍无可忍在一个夜晚出走,决定开始自驾旅行。

      我告诉她这是改编自苏敏阿姨的真实故事。她听完说,李红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是的,妈妈有的时候还是很敏锐的,不知道是不是有相似境遇的原因。

      我们聊到国庆节去哪玩,她说你和爸爸去吧,妈妈还有姥姥要看。这是姥姥在我们家的第五年,这五年妈妈唯一一次出远门是今年寒假我在家,ta们报团去了成都旅游。

      “那姥姥咋办呢?”“还有姥姥呢”这句话这五年我也不知道听了多少遍。

      你说李红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妈妈,那你呢?

      这个观后感应该到这里就结束了,但还有一点关于爸爸的感想没写,雨露均沾起见,就继续写下去了。

      回来的路上想到女性在原生家庭和婚姻家庭都逃脱不了的被牺牲的命运,还是忍不住泪流满面。(我只会通过哭表达感情)

      那解法在哪呢?

      是受教育吗?

      李红人生苦难的开端是没有机会高考吗?还是从出生就注定了呢?

      想到受教育,联想到以前和我爸以前看的一部印度电影,没有记错的话是和厕所革命相关的。荧幕里,丈夫对给他做饭的妻子颐指气使,呼来喝去,回家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还要嫌弃饭做得不够好。妻子做小伏低,唯唯诺诺,过得苦不堪言。直接原因是,妻子没有工作,丈夫是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掌握经济大权。

      我爸的反应很有意思。他说,你看这,要好好学习呢,不然以后找不到工作跟她(电影里的妻子)一样。是我熟悉的那种,生硬且直白的语气。

      我下意识觉得不对,这个逻辑有问题,但是没找到反驳的理由,于是回以沉默。

      今天边走边想:妻子没有工作是因为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吗?她有机会好好学习吗?她好好学习就能找到工作吗?她丈夫小时候学习一定比她努力吗?好好学习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太多了,父权制,重男轻女思想,受教育权,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无数学者写了无数本著作解读这个问题,但唯独最无关轻重的原因就是,有没有好好学习。

      确实毫无逻辑,但我不难理解一个父亲想要借助电影情节教育女儿的心,何况是一个对学历影响很有体会的父亲。

      上了大学视野慢慢开拓之后,我一直觉得我爸很没见识。这里没有褒贬的意味,受制于职业和生活环境,所谓的没见识也可以理解为认知局限。

      他不会像朋友的父亲一样支持她出门闯荡,支持她出国读书,支持她做想做的职业。他的出发点也是为我好,但是视野局限于他所生活的世界,而且一切以稳定为宗旨。他担心我出门闯荡生活不下去,出国读书无法获得认可且价格高昂,担心我想做的职业不稳定,我胜任不了。

      可能是荧幕上有更差劲的父亲,剥夺女儿考大学的机会。一定要让我读研的爸爸这个时候显得和蔼可亲起来。家庭不能给我带来多少财富和资源,不能保我一路顺风顺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给予我最珍贵最永恒的东西,是教育。

      这里的教育,不等于学历,指的是赋予我更多的选择权和可能性。我过去得到的直接的教育资源转化成今天一切可见的东西,比如学历、生活环境、社交圈等等;我过去接受的教育洗礼转化成一些不可见的东西,比如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为人处世等等。这些东西加起来共同构成了我拥有的选择权和可能性,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我。

      一不小心写得太有优越感了,我道歉。今年九九公益日就有公益人提到“经常有人问我受教育是乡村女性的解法吗?”

      没有人能给出坚定的答案,我只是想说,我不会踏入印度电影里的妻子或者苏敏阿姨和李红的境地的原因不是我好好学习了,她们没有,根本的变量在教育,还有时代。

      关键词: 李红 妈妈 苏敏

      ⌛🚶

      🌅🎠

      🗄🦈

      eP1cz7g1Rgy6">

      😡🧠
      🎍
        💙👾
        1. 🔴💊
        • 📆
          🚥
        • &#📚
          🔄
        • 🎬
          🕴
        • 🎓
          首页| 时尚妈咪| 防辐射孕妇装|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