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一字不写到主动写到作业到凌晨,妈妈这一个举动扭转局面

发布时间:2024-09-20 07:07  浏览量:20

家庭教育中有这样一句话:但凡让父母觉得棘手的孩子,一定是用错了教育方法。

在我陪跑父母的过程中,就遇到过这样一个妈妈,对孩子精细管理到事无巨细的事事包办,但凡是她能想到的细节和问题,都会先一步帮孩子解决掉。

妈妈的做法,完全是出于好心,生怕孩子掉坑,生怕孩子在学习的路上走弯路,生怕孩子难受,所以她凭着自己的经验和习惯,把孩子保护得很好。

在妈妈深度呵护之下,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都一帆风顺,在妈妈的托举和助攻之下,孩子各个方面都做得很好。

有妈妈这个全面好帮手下,孩子做什么都显得毫不费力,但这样看似坦途的状态却在孩子进入初中后被打破了。

一方面,妈妈觉得孩子进入初中,她想让孩子自己承担起责任,像学习和自主,这些事情是需要孩子自行处理好的。

另一方面,妈妈觉得经过自己这么多年的培养,孩子理所当然应该有不错的应对学习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但遗憾的是,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后,写作业开始拖拖拉拉,别人很快能完成的作业,孩子根本写不完。

还有些时候是因为不会写,这时妈妈看到孩子竟然作业都搞不定,就很焦虑和生气,一边频繁催孩子赶紧写,一边责备孩子怎么连这点简单的作业都写不完?

各种责备和指责,以及对孩子的失望,让妈妈的情绪也很崩溃。

孩子看到妈妈对自己的指责和否认,孩子也很内耗和对抗,有时跟妈妈吵架,有时坐在书桌前边几个小时,都是一字不写,甚至书包都不动一下,就在那发呆和纠结。

妈妈看见孩子这样,更焦虑了,就急着跟孩子讲道理或者指责:你看你作业都不会写,肯定是上课没有认真听,一直在磨蹭和走神,这样下去你永远都不写不完作业,你也没休息好也啥也没干,纯纯的浪费时间,没有一点用。

听了妈妈的话,孩子对作业更有畏难心理,对抗也更激烈了。孩子开始从墨迹写到一字不写,再到上课睡觉,妈妈看孩子这样,更崩溃了,于是找我来求助。

我只教妈妈一个办法就扭转了局面,那就是退出孩子的学习,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只负责跟孩子恢复亲子关系,去包容孩子的现状。

当孩子跟妈妈说英语课太困,都不知道老师讲的是啥。按妈妈平时的思维,就是对孩子一顿输出:你看你写作业太慢,所以睡得晚,这样肯定上课困。我早说过让你快点写作业,早点睡,你偏不听。

听了我的建议后,妈妈换一种共情式沟通来回应孩子:宝贝,上课困导致英语课几乎没听,你是不是也很自责和煎熬。但没关系的,谁都有困的时候,偶然也很正常,下次咱们可以尝试早点睡,作业能早点写更好,或者写不完也没关系。

两种对孩子的回应方式,给孩子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指责式和说教式的回应,妈妈的重心放在“你不该睡觉!正是因为你写作业磨蹭,所以才会导致晚睡,才会导致上课犯困”。

这样的方式,是妈妈在帮孩子找问题原因,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建议。

而共情式回应的方式,则是运用了接纳情绪、溶解情绪、给出建议的方式。

首先,接纳情绪。

宝贝,上课困导致英语课几乎没听,你是不是也很自责和煎熬。

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做得不好时,妈妈关注的不是对错,应该或不应该,而是先照顾孩子的感受,看见孩子的难受。

这就相当于给孩子的情绪一个出口和安全感,即便孩子做得不好,但妈妈是宽容和包容的。

这样就能让孩子有种被允许的滋养感,孩子就不会因此而内疚和再循环摆烂下去。

其次,溶解情绪。

谁都有困的时候,偶然也很正常。

妈妈的这句话,相当于给孩子卸下了心理包袱,让孩子知道偶然犯错是没关系的。

是人就有不完美,就有做不到的时候,这样孩子的所有负情绪就被父母稳稳接住了。

最后,给出建议。

咱们可以尝试早点睡,作业能早点写更好,或者写不完也没关系。

父母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方式,不是帮孩子扫清路上一切障碍,不是解决问题的全能手,而是帮助孩子梳理思路,教会孩子捕鱼,而不是直接赠予鱼。

经过前边情感上的接纳与现状的允许,孩子的心已经平静和自然了,这时再给孩子一点建议,孩子是完全可以听进去了。

后来孩子在妈妈的宽容和鼓励下,写作业依然很慢很墨迹,但即便熬到凌晨,孩子还会主动认真地完成作业。

允许孩子先做自己,然后再根据节奏自行调整,这才是救赎孩子的正确路径。

指责和挑刺的教育方式,会让青春期的孩子愈发叛逆和对抗,而接纳和允许的教育方式,会帮助孩子找回自驱力。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