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妈妈最大的悲哀:把日子过反了
发布时间:2024-09-20 20:00 浏览量:20
一个女孩情绪激动地冲着她妈妈喊道:“谁让你生我的,我宁愿你没有生我。”
这一切源于一次期末考试。
女孩取得了全班第五名的成绩,原本期待得到妈妈的认可,但妈妈却说:“你应该争取考第一名,如果不是因为你,我早就是公司经理了。”
这位母亲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在三十多岁时,终于成功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怀上了她。
自从怀孕起,母亲辞去了原本的部门主管职位,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家庭生活中,悉心照料着丈夫和孩子。
为了让女儿能够专心学习,母亲从不让女儿做家务,并且总是给女儿买好吃的好穿的,却很少舍得给自己花钱。
母亲为女儿牺牲自己,却换来女儿的不耐烦。
正如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所说:“为了孩子,父母愿意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
然而,将这样的重负压在孩子肩上,可能是父母能给予的最沉重的礼物。”
而女孩的愤怒,也许正是对这份沉重礼物的抗拒。
当母亲因爱而过度牺牲,她可能不仅会迷失自我,还可能在不经意间给孩子带来内疚与负担。
这种情感的负担,有时可能反而会妨碍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失去自我的妈妈,是家庭的牺牲品
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小丽是一名白领,业务能力出众,在公司里很受领导器重。
可是怀孕后,她的丈夫就让她辞职并声称:“我负责养家,你安心在家享受就行。”
辞职后的小丽,在家里认真地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
为了让丈夫吃到美味的饭菜,她特意下载了菜谱。
每当孩子有个头疼脑热,她就心疼得彻夜难眠。
尽管小丽投入了四年的心血来经营家庭,但最终却面临了丈夫提出离婚的打击,甚至在抚养权的争夺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法庭上,丈夫趾高气昂地说:“我有学历,有稳定的工作,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而你却连个工作都没有。”
曾经事业有成的小丽,为了家庭放弃个人职业发展,最后不仅以离婚收场,还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
《母亲进化论》中指出:“一个内心空虚、忽视自我关爱的母亲,就如同一辆耗尽燃油的汽车,不管你如何用力踩油门,也只是徒劳无功。”
一个母亲若只知倾尽所有而失去自我,最终可能会沦为家庭的牺牲品。
想起电影《关于我妈的一切》,主角季佩珍是邻里间公认的好母亲、好妻子和好儿媳。
她仿佛拥有分身术一般,能够照顾好家里的每一个人。
她的丈夫是个典型的甩手掌柜,什么都不管,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家里还有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的婆婆,需要季佩珍像哄小孩一样细心照料。
即便如此,季佩珍仍然有精力无微不至地关心女儿。
看到女儿精心打扮的刘海挡住了眼睛,她就会帮忙往上梳;
在路上走路时,她总要拉着女儿的手;
帮女儿收拾房间时,她连垃圾桶都要翻出来查看。
有一天,她在垃圾桶里发现了两根烟头,便质问女儿为什么谈恋爱不告诉她。
这让女儿觉得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气得要连夜出差。
得了癌症的季佩珍,强忍着病痛追到机场,母女间长久的紧张关系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
女儿情绪激动,声音中带着愤怒和疲惫:“从小到大,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你管我,我都逃到北京来了,你还不放过我,我烦死你了。”
最后,强忍着病痛的季佩珍晕倒了过去。
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家里的每一个人,却唯独没有照顾好自己,最终因癌症去世了。
季佩珍一生无私奉献于家庭,但她的付出并未换来家人的充分理解和感激,反而遭遇了女儿的不满和疏远。
许多人以孩子的幸福为名,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自己的价值。
这种全然的奉献精神,无疑是伟大的,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没有“自我”的妈妈,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曾看过一位抑郁患者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从小,她妈妈经常对她说:“我一个人养你不容易,你要听话要好好学习。”
看着妈妈为了她,每天早出晚归,打两份工,她一度觉得自己似乎成了母亲生活的重担,这种感觉让她深感内疚。
特别是每当她需要用钱时,妈妈的一句“为了你,妈妈砸锅卖铁也没有关系”,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她心上,让她感到极度的愧疚。
因此,她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有过多的要求,也不敢制造任何麻烦。
甚至在其他孩子还在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候,她就开始考虑如何节省开支,如何捡更多的塑料瓶来换钱,以减轻母亲的负担。
她说:“虽然和妈妈相依为命,但母女间却没有亲密,只有偿还的压力。”
这样的成长环境塑造了她现在的性格,她变得敏感且缺乏自信,别人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评论,都有可能触发她深深的自我质疑。
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作者深刻地指出:“在婚姻里没有自我的母亲,无法养育出有自我的孩子。”
当母亲在婚姻中失去自我,孩子可能会效仿母亲的行为模式,学会忽略自己的需求,转而专注于取悦他人。
这样的孩子往往难以拥有真正的幸福,甚至会感到内心的压抑。
在哈尔滨,有一位40多岁的单亲母亲,她曾是一位工作能力出众的基层妇女干部。
为了陪伴儿子读书,她果断辞去了工作,出售了房产,甚至放弃了再婚的机会,从儿子参加中考一路陪伴直至他考研。
孩子考研两次都未能成功,为了不让母亲失望,他决定再次尝试。
然而,深受抑郁症困扰的他再也无法承受这份压力。
因为觉得自己辜负了母亲的付出,孩子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持刀自残。
这位单亲母亲为孩子的前途放弃了自己的一切,但她的牺牲却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心理学博士洪兰女士曾说:“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的快乐能够让全家快乐,母亲的焦虑也会影响到全家的情绪。”
然而,当母亲为了孩子而过度牺牲自己,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忽视了个人的理想和追求时,这不仅会导致她自身的持续焦虑,也可能给孩子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活出自我的妈妈,是照亮孩子的一道光
美国作家安妮·拉莫特说:“最重要的育儿之道,是学会爱自己,这样,您才能更好地爱您的孩子。”
育儿先悦己,唯有爱自己的妈妈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爱。
懂得自我关爱的母亲,不仅能成为更加优秀的家长,更能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心中的积极楷模。
她的行为和态度将激励孩子们成长为自信、自主且心怀善意的人。
1、富养自己,而不是舍己为人
杨澜曾说:“别把劲都用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价值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
一个自我充实、快乐的母亲,她的积极态度和价值观会自然地传递给孩子。
想起胡永平,她是一位不将“事事忍让”作为“好妈妈”标签的母亲。
面对不幸福的婚姻,她勇敢地选择了离婚;不愿意为了家庭放弃工作,孤身一人北漂。
即使到了中年,她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热衷于潜水、跳伞和骑摩托等冒险活动。
然而,在女儿眼中,胡永平却是一位优秀的母亲。
她给予女儿最宝贵的东西:自由。
她尊重女儿的个性,赋予女儿自主选择的权利。
她不干预女儿的私生活,不限制女儿的兴趣爱好和社交圈。
胡永平的这种积极、自由的生活态度,不仅没有疏远女儿,反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女儿,让她成长为一个独立、有主见的大人。
由此可见,母亲的角色不应仅限于传统的牺牲与忍让。
她们有权利活出自己的精彩,同时也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榜样和教育。
2、做90分自己,而不是90分妈妈
看到过一个问题:90分的妈妈还是90分的自己,你会怎么选?
多数妈妈倾向于在母亲角色上追求高分,却不在乎自我角色上的得分。
一位母亲曾决心成为全职妈妈,力求在母亲角色上取得高分。
然而,在追求完美育儿的过程中,她意外地发现,自己过度的投入和控制反而让孩子感到压抑,难以感受到她的爱。
一次,她的儿子忧伤地问她:“妈妈,如果你和爸爸离婚了,我该怎么办?”
她原以为儿子是在担心失去她,没想到儿子接着说:
“如果你和爸爸离婚,我想跟爸爸,但妹妹会跟你,我担心再也见不到妹妹了,这让我很难过。”
儿子的话像一记警钟,让她深感震惊和自责。
她开始反思,自己全心投入的育儿方式可能并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后来,当她投身创业,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时,她意外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更加独立和开朗,家庭的氛围也变得更加轻松和谐。
专注于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妈妈,不仅为自己开辟了广阔天地,也意外地为孩子创造了更多的自由和成长空间。
3、成长自己,而不是望子成龙
梅耶·马斯克说:“对孩子最有用的教育,就是让他们看见你在努力的成为更好的自己。”
榜样的力量,常常是言语所不能及的。
孩子在观察父母不懈的奋斗和持续的成长过程中,能深刻领悟到坚持与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一位28岁赴英攻读博士的高知妈妈,决心追求自我价值,而不是像她母亲那一代的女性,一生都在为家庭牺牲自我,过着以丈夫和孩子为中心的生活。
因此,她决定尝试一种新型育儿方式——让孩子自由成长,同时她也能继续追求梦想。
孩子从小就跟随着她的学业和工作四处奔波,在她的勤奋和努力的熏陶下成长,也逐渐明白了:
为了追求自由,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一个人必须不懈努力,付出必要的代价。
在过去的18年里,她和儿子一直在共同成长,彼此独立却又相互支持,像两条平行线一样,各自向前延伸发展。
身教胜于言传,它以一种无声却强大的力量,塑造着孩子的品格和价值观。
这种力量能够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积极向上的种子,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引领他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
美国作家苏兹·卢拉说:“我发现,当我关怀自己时,我的孩子是受益人。
我们自身的转变是给孩子最伟大的礼物,可以让他们自由地成为他们自己。”
一位母亲最大的成就,不仅在于她对自我的关爱与成长,更在于她能给予孩子爱、支持与正确的引导。
这样的母亲,不仅能够培育出快乐成长的孩子,同时也能实现自身幸福而丰富的生活。
愿每位母亲都能勇敢地追求自我,愿每个孩子都能享有一个充满爱与幸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