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女儿留学期间在宿舍自尽,教师妈妈含泪发出灵魂呐喊

发布时间:2024-10-21 23:25  浏览量:13

图片源自网络

她是一名优秀的特级教师,也曾经是一名以女儿为荣的妈妈 。

一度,谈及女儿,她都这样说:“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留学的事情也是她自己决定的,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证,买机票。”

言语间流淌出的骄傲和喜悦,掩藏不住。

的确,女儿给了她太多值得傲骄的资本。比如说,从小喜爱体育、唱歌,还喜欢吹长笛和玩打击乐,成绩优异,兴趣广泛,自理能力强。

中学时就出访过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高考以优异成绩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2008年9月顺利赴荷兰留学,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经济学。

到荷兰后,女儿欢快地告诉父母说很喜欢就读的学校,生活很愉快,教美国同学学中文,和朋友相处得很好之类的。

所以,那时的她对女儿是全然的放心,欣然享受着养成学霸女儿的自得,也憧憬着女儿学成归来的美好。

二、噩耗来得太快,悲剧猝不及防。

只是,世事无常,噩耗来得太快,悲剧猝不及防。

2009年2月8日,女儿留下三封遗书在宿舍自尽。在一张给警察的纸条上面用英文写着:“请不要救我!”

短短五个字背后是一颗毅然决然的赴死之心,一点余地都不留。

下面是女儿留给妈妈遗书的部分内容:

“亲爱的妈妈:我知道我没有资格鼓励你要坚强不要为我哭泣之类……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八年来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灵,而当它再一次崩塌时我又无能为力,只有咬牙忍受再寻找调整的机会,而现实的事务又被耽搁着,现实的美好被破坏着,我真的厌倦了……”

在遗书中,女儿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经长达8年,痛苦不堪。

八年啊!身为教师作为妈妈的她竟浑然不觉。因为女儿早已习惯报喜不报忧,只把灿烂美好的一面给父母,把无边的痛苦自己扛,直至扛不动时被黑暗吞噬。

这是何等的惨痛,何等的悲哀?要怎样才能承受这种无力承受又必须承受的生命之痛?

三、痛定思痛,她对着家长和孩子发出灵魂呐喊

她终究还是承受住了。并且,痛定思痛,为了阻止同样的悲剧在更多家庭中重演,她眼泪和血吞,倾尽全力为她所供职的学校的家长和学生们的上了一堂震撼级的生命教育课,在课堂上发出震耳欲聋的灵魂呐喊。

呐喊之一: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

她说:“不要让孩子生活在父母的虚荣里,更不要缺席未成年孩子的成长过程,如果造成孩子性格或心理上的问题,遗憾将是终生的。”

说这番话时,她脑海里是否会闪现出早年,因为夫妻俩都忙于工作,而让年幼的女儿上寄宿制幼儿园的画面?

那么小的孩子,在最需要父母的关爱与陪伴时,却经常看不见父母,女儿心里会有多怕多慌?

是不是潜意识中,女儿误以为是她自己不够好,才被父母扔到这里。所以,她才那么竭尽全力地让自己变好变优秀变得完美,以此讨得父母的欢心,避免再次被弃的命运?

但毕竟人无完人,强求完美的结果只能让她更多地发现自己的不完美,从而被强迫症侵袭,一次次自我否定,一次次自我内耗,一次次心灵崩塌,一次次艰难重建~~

但是,无论心有多痛,绝对不能让父母知道的念头却始终未改。所以,才读大一,她就迫不及待地选择到荷兰留学,在异国他乡,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独自疗伤,直至自我了断。

如果为人父母者都能听懂这位妈妈的呐喊,明白“父母不要缺席孩子成长”这句话的份量,在0-6岁,在亲子依恋形成的关键期,不管工作再忙,每天都愿意抽出点时间用心聆听孩子,读懂孩子,用心陪伴,关爱孩子,此类悲剧是不是就少一点儿重演?

包括那些在外漂泊打工,一年只能见孩子几天的父母,如果他们愿意每天花点时间,那怕只有几分钟,都通过手机给留守的孩子传递爱意与关心,用这种“人在天涯,爱在咫尺”的方式去温润孩子。是不是可以大幅度减少留守儿童早早辍学、早恋、吸毒、网瘾甚至自杀或者杀人的悲剧?

呐喊之二:让学生们更快乐幸福

她说:“我尝试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幸福,他们学业繁重,本来就很辛苦,我会和他们一起发泄苦闷,对家长来说,我想让他们知道,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太纠结于分数。”

我盯着这句话,脑海里浮现的却是那个因为迟到而被班主任辱骂殴打而留下遗书愤然跳楼的初中女生(见下图)。

还有那个因为晚自习吃一罐八宝粥而跟班主任发生言语肢体冲突被叫到办公室,后仰坠楼的高三男生(见下图)。

如果每个班主任都有悲悯之心,愿意尝试着让学生快乐幸福,对于那位迟到的女生轻轻说一句:“谢谢你即使迟到了,还是坚持赶来上课,你先擦擦汗,回座位上坐好,等下课后,再来悄悄告诉老师,你迟到的原因,好吗?”

那个女生还会愤然自杀吗?

对于那个傍晚6点半在教室吃八宝粥的高三男生,如果班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温和地提醒他吃慢点,别噎着,吃完再去教室上晚修。再提醒他要先吃饱,吃得有营养,才有体力和精力应对高三繁重的学习。这个男生还有理由坠楼吗?

呐喊三: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她说:“孩子们,你们要学会正确面对生命中的痛苦、挫折、不幸,这是生命中特别的风景,能够帮助我们把生命之根扎得更深。当遇到自己难以逾越的问题时,要学会求救,向父母、朋友和专业人士求救。这不是丢人的事情,而是爱护自己、帮助自己的方式之一。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自己的,也是家人的。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多么好的呐喊!多么痛彻肺腑又饱含深情的呼唤!太需要被更多的老师、家长和孩子听到!看到!做到!

所以,我忍不住把她的呐喊整理成文,发在这里。

她叫黄侃,事发时是南京一中的外语教师,现在已经是非常优秀的特级教师兼中学校长了。

为了满足女儿的遗愿,她拿出十万元设立了“健心奖”,奖励那些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

她撕开血淋淋的伤口,痛到无法呼吸,却把充沛而理性的爱撒向更多学生,把真正科学的育儿理念根植在家长心中。

所以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特别想用此文,向她致敬!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