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不好孩子,也照顾不好父母,中年的我手足无措

发布时间:2024-10-28 08:21  浏览量:3

大J,我把你的文章都看过好几遍了,道理我都知道了,但我还是做不到……

我还是觉得养不好孩子,照顾不好老人,工作没有盼头,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好像一直变糟…

打开树洞,“大J,我被困住了”这样的留言,一直一直都有。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给大家提供“方法论”,养孩子的办法,职场上提高自己的办法,处理家庭关系的办法……

方法都在这里了,但“我就是做不到”这句话太狠了。

我们并不想要自己焦虑,也想要努力,但又没有力量,没有办法,茫然焦虑,心力交瘁——这种有心无力的恐惧感,不到中年其实很难真切的体会到。

那要怎么办呢?

其实,我们可以做点“一定不会错的事”。

人生中的好坏苦乐,很像跷跷板。

当我们完全站在“坏事”的一边,就把跷跷板压死了,一切都不好了,食不下咽,辗转难眠,身体负担会越来越大,状态情绪也越来越糟。

我们总想要等到一个救星,出现在跷跷板“好事”的那一边,一下子就帮我们把跷跷板压平,让生活重回正轨。

也会有人来帮忙的,但是,我的天,他们也都压不动跷跷板,有时候是抬起来一点,但很快晃了几下,又栽下去了。

怎么办?

自己挪一小步啊,自己往“好事”的那边挪一步,哪怕就是小小的一步,然后一点点,一点点地挪动,只要启动了,只要坚持对的方向,哪怕只是很小很小的“好事”,都会彻底改变我们僵死的困境。

1

第一封信:柳媚

您好大J:

我14岁的女儿今年读初二了,从上半年开始渐渐不愿意去上学,到现在一个星期可能只去一天。

我知道姑娘得了空心病,我跟她聊过,也找过心理咨询师,找过同样有这些问题的孩子家长。但仍然没有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我有时候觉得就算姑娘不去读书不去上班,以我的收入要让孩子衣食无忧也不是问题,有时候又觉得孩子的人生不应该这样,应该在学校的年纪不应该在家里呆着。

据我所知,像我家姑娘这种情况的孩子现在越来越多了,就我身边都已经有快十个了……

作为一个妈妈,我也觉得挺迷茫,不是焦虑不是难过,就是迷茫,就好像走到了一个分叉路口,不知道该往左还是往右,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疗愈自己的孩子。

亲爱的柳媚:

身为人母,当我们看见“空心病”这三个字时,心底是又恨又怕的。要是我的孩子得了空心病怎么办?

不敢想,因为我们心底都清楚,一旦真的得了空心病,我们做母亲的绝不能说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这病我们总要负责,而且太难太难治了。

这种难,让柳媚你自己的心,好像都跟着空了起来。

那我们怎么办呢?

找心理医生没用,找老师没用,找其他的家长也没有用,孩子的这道跷跷板被压死了,对面帮忙的人根本没有足够的力气,好像一切毫无希望,怎么办?

假如你坐在跷跷板的对面,你就发现,你跷不动孩子,对面的老师、同学,所有想要帮忙的人,好像都跷不动孩子。

那你就从另一边下来,走到孩子身边去,抱住她,和她坐在一起,坐在跷跷板的“坏透了”的这一边。

然后呢,然后,你和孩子,可以自己挪动一点点啊,就做一点,在眼前的,一定不会错的事,一定是好的,往希望那边挪动的事。

什么才是一定不会错的事呢?

比如,让孩子吃好三顿饭——营养搭配合理,口味按孩子喜欢的来, 在每天工作结束能够陪孩子一起好好吃饭的时候,就尽量好好吃。孩子能吃两口,就吃两口; 能好好吃这顿饭,就先好好吃这顿饭。

饭做得香喷喷,都是孩子爱吃的,有营养的,妈妈总是笑着跟孩子一起吃饭,这是好事么?

这当然是啊,无论对什么样的孩子,这都是好事,嗯,那就行,这就是向着好事,自己挪了一步。

让孩子好好睡觉——孩子有失眠的问题么,如果有,具体是入睡困难,还是夜里总醒过来呢?

我们可以带孩子去求医问药,但不妨先放放“空心病”这件事,就先只管睡觉,让孩子知道,咱们睡个好觉就行。

睡个好觉是好事么,当然是好事;

即使今天失眠了,或是半夜惊醒了,妈妈也笑着说,没事儿,醒了咱们一起讲个故事吧,你想听什么呢,小时候那个三只小猪的故事,你一听就想睡觉了……这样的体验是好事么,当然是好事啊,对所有的孩子,都是好事。

那好,我们就又向着好的方向,挪动了一点点。

还有很多很多的小小的,确定的好事,我们能陪孩子一起做:

散散步,锻炼一下身体,趁好天气一起去;

跟孩子聊聊天,不管她想说什么,都好好听;

如果她什么都不想说呢,那我可以把上下班路上买菜做饭,刷短视频看到的这些那些段子,都叨叨给孩子听一听。

孩子要是这辈子再也不去上学,我要不要养她一辈子呢?这先不想,就只管,无论今天孩子去不去上学,我都要好好养她这一天。

就如同没有发生任何不好的事情一样,就如同这个世界上没有学校,没有成绩,甚至没有明天一样。就过好今天,做今天就在我们面前的,一定不会错的事。

当然了,亲爱的柳媚,你的心底一定还是着急的。

我就这样只管吃喝拉撒,只管笑着让孩子开心,到底有什么用啊,到底还要多久孩子才能恢复正常回去上学啊……这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啊。

即便你不着急,读到这里的云闺蜜们也会替你着急的:这孩子还有救么,怎么办。

不要着急,我亲爱的柳媚和云闺蜜们,这是一道人生的数学题:

你和女儿,加起来100公斤,在10米跷跷板的“坏透了的左边”,跷跷板压得死死的;另一边想要获得平衡,就需要同样100公斤的外力,才能将将达到,但这是你们自己的人生,外人凭什么100%压在你的人生里,非要让你平衡呢,光靠外人,做不到的。

但我们自己主动往中间挪一点呢,向着“好事”挪一点。

当我们自己向好事挪动了2米,对面就只需要60公斤的力;

再向前一米,右边就只需要40公斤;

再一米,对面只要20公斤;

而当我们自己挪到了中间,就根本不再需要外力的帮助,我们的生活也能重归平衡——孩子能正常,甚至开心地回去上学了。

所以,你要问我,做这些不会错的事,自己一点点往“好的方向挪”,到底哪天才能有效。

我会说,你越是认真地,好好地做这些不会错的小事,效果会越快到来。

如果这跷跷板有10米长,陪孩子好好吃一段饭,可能只算是挪了1厘米,甚至1毫米。

看上去有用么,一点用都没有;但只要我们一点一点地挪过去,哪怕中间是有挫折的,甚至倒退的,也没有关系,只要我们一直坚持做一点不会错的事,向好的方向慢慢地挪过去。

1个月,3个月,哪怕真的需要一年半载也没关系,你会惊喜地发现,变好的速度越来越快,生活恢复正常的希望越来越大。

只要启动,只要坚持,只要向着“好事”不会错的方向,再长的痛苦的跷跷板,总有走完的时候。

2

第二封信,大静

我今年32了,最窒息的就是和母亲的相处,真的是一种无力感,深深地笼罩着我。

好像一切都是错的!

我身边也有和母亲关系不好的朋友,她们都选择了远离,我由于现实原因不能离开,但也无力改变。

我想和母亲有亲密关系,却开不了口。

她抱怨我没有哄她,但我面对她冷漠的语气,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不知道怎么去改变这种状态!请求帮助。

亲爱的大静:

你今年32岁,那妈妈即便再年轻,也年过50了吧。

一个32岁的女性,一个50+的女性,两个至亲的人,坐在跷跷板的两边,还要保持平衡,嗨,这真不容易。

因为这世上最难改变的就是人——32岁的你改变不了自己,更不可能去改变五六十岁的妈妈。

嗯,没关系的,你还是可以从“跟妈妈对立”的跷跷板那一头走下来,走到妈妈身边来,你们两个站在同一边;

这样,你人生的矛盾就不是“除非我妈跟我和解,否则我不会快乐”;而变成了“我的人生里有一部分,是一个天天闹腾的妈妈,但是,我的人生还是要朝着快乐的那一边走过去”。

发现没,当你们变成“在一边”的,反而相处不好就不好吧,没啥关系。

不管妈妈在”同一边“怎么折腾,今天向前,明天向后,只要你是坚定向跷跷板的中间,向着“好事”的一边走,就能离快乐越来越近。

我们只要自己做点一定不会错的事,就是在向着“好”不断前进。

例如,你们住在一起,那家务不要让妈妈一个人做,你能做的,就多做一点;她要是嫌弃你,不让你插手,你就再放下。 下次你还是主动做,等她嫌弃,你再放下。

在你心里,一定有一份”32岁的女儿该为妈妈做的事“的清单: 这份清单中可能有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有你们母女32年相处下来的家庭内部要求,还有你自己个人的情感要求;

不妨先想想,写下来,挑出其中,不要太多情感回应,只需要你一个人,也能做的事。

比如“32岁的女儿应该多陪妈妈亲密无间的聊天”这种选项,既要求情感,也要求妈妈的回应,这种就先不做它。

像是: “32岁的女儿应该帮妈妈分担家务”;

“32岁的女儿应该给妈妈买好一点的生活用品,四季衣服”;

“32岁的女儿应该关注妈妈的健康,提醒她每年定时体检”;

这些都是你单方面就能做的事,你就挑着力所能及,今天就能做了的,做了呗。

这就是你坚定的,做不会错的事,坚定地向快乐的一边前进。

背后的妈妈,随她去,那是她的人生,她生了养了32年的女儿,如果对她来说,最大的价值就是让她冷漠吐槽和嫌弃,这样做了她就觉得舒服,觉得爽,那你就成全她呗;总是亲妈,换不了。

当然,你也可以嫌弃她和吐槽她,你也有外援啊,在你人生的跷跷板快乐的这一边,有朋友,有闺蜜,还有我,你尽情找我们吐槽就好了,我的留言区和树洞,随时欢迎你。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无非就是,我们是跷跷板上同一边的,所以我只管往前挪动,“该做的事情我做了”,然后身后的人折腾不折腾,其实不耽误你走向幸福,所以“她心里爱怎么想怎么想”。

仔细想想,凡是我们跟别人相处得一塌糊涂的情况,恰恰就是搞反了,非要跟对方坐在跷跷板的两头较劲:“你心里怎么能这样想我?你凭什么这样对我?”

有时候真觉得命运很神奇,比如,年过40才听到“做点一定不会错的事就好”这句话。

20岁让我听,我绝不会听进去的 。

20岁的时候我很努力,但那时不管做什么,都是把自己和“目标”放在跷跷板的两头,只为了争一个结果;

而到了40岁,我仍旧是一个努力的人,但我已经发现,做事如果一心只想要赢,先得到的往往是无尽的焦虑。

如今的我,学会了,走下跷跷板,走到“和你同一边”,把这些原来的“敌人和困难”,变成了人生的一个背包。

背得动,就背着慢慢向好的方向走; 背不动,就甩在背后,然后自己只管慢慢做那些,不会错的,一定是向着好的方向前进的小事。

每次写树洞总会一不小心就写长了,但每次都知道,你们都会读完,希望今天这篇也能给你们一点点力量

正在团

欢迎阅读我的新书

解锁思维模式,做个有能量的“自己”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