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德玛之子马克塔勒:心疼脑溢血偏瘫的母亲,像爱妈妈一样爱继父
发布时间:2024-11-07 19:05 浏览量:10
谁能想到那个用天籁之音唱响《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德德玛,会在1998年春天的日本舞台后台轰然倒下?
一代草原歌者53岁正值艺术巅峰,却因脑溢血突然与病魔搏斗。
这场变故不仅改变了一位歌唱家的人生轨迹,更成为她24岁的小儿子马克塔勒与继父拉西尼玛破冰的契机。
一场意外一段亲情,一个家庭的重构,谁是马克塔勒最终选择原谅的那个人?
是的这个突然倒在日本舞台的草原歌者,她的人生故事要从1947年说起。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很难
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这片广袤的草原上,诞生了一位会唱歌的小姑娘。
小小的德德玛仿佛天生就和音乐有着不解之缘。
别的孩子玩泥巴的年纪,七岁的她就靠着清脆的歌喉,成了方圆百里都有名的"小百灵"。
命运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13岁那年她如愿以愿进入了额济纳旗文工团。
要说这丫头的运气是真不错,1962年的一场演出,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
那天15岁的德德玛一开嗓,就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局长布赫给惊艳到了。
布赫一眼就看出这姑娘不简单,当即拍板要亲自培养她。
但当时的德德玛连汉语都不会说,可她硬是凭着一股子倔劲,死磕着把汉语学会了。
这份努力没白费,1964年她成功保送到了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
在姜嘉锵教授的指导下,德德玛如同一块海绵,疯狂吸收着专业知识。
毕业后小百灵回到了草原,在内蒙古的几个艺术团体间奔波。
最让人佩服的是,她还跟着"长调牧歌之王"哈扎布学唱蒙古长调。
这姑娘可真有想法,硬是把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揉在一起,整出了自己的独门绝技。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很快就以独特的唱腔征服了无数观众。
1970年事业蒸蒸日上的德德玛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连生两个儿子,本以为会这样幸福下去。
谁知道天不遂人愿,这段婚姻在1981年还是走到了尽头。
但德德玛可不是轻言放弃的人,她一个人扛起了两个孩子。
1982年她带着两个儿子来到北京,在首都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要说这个女人是真的勇敢,单亲妈妈带着俩娃,在那个年代打拼,这份勇气真的让人肃然起敬。
来到北京后的德德玛,生活慢慢步入正轨,她的事业也在首都这片天地开出了新的花朵。
1984年命运给了她一个意外的礼物,她遇到了同样来自内蒙古的拉西尼玛。
这个比她大两岁的男人,在中央民族歌舞团当编导,性格温和得像草原上的微风。
但是这段新感情却遭到了两个儿子的强烈反对。
马克塔勒和哥哥苏和就跟地下组织似的,开展了一场"抵制继父"的秘密行动。
你说这俩孩子也是够坏的,趁着妈妈不在家,使出浑身解数来整治这个"闯入者"。
有时候往继父的皮鞋里塞小石子,有时候把他的剃须膏抹到水槽里。
吃饭的时候更是花样百出,这嫌咸那嫌淡简直把拉西尼玛当成了私人大厨。
但你们猜怎么着?这个继父愣是一声不吭,默默承受着这对"熊孩子"的恶作剧。
更神奇的是每次德德玛回来问孩子们表现如何,他总是笑呵呵地说:"他们可懂事了。"
这哪是继父啊简直就是个老佛爷转世,脾气好得让人想挑刺都找不着边。
孩子们的"反抗运动"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拉西尼玛始终保持着惊人的耐心。
当马克塔勒想学钢琴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
拉西尼玛二话不说,跑遍了亲戚朋友借钱,硬是给孩子买了一架钢琴。
可那时的马克塔勒,依然把这份父爱视而不见。
在他心里这个男人永远都是个外人,是个抢走妈妈的陌生人。
谁能想到这段看似僵持的父子关系,会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中被彻底改写。
1998年3月这场改变命运的意外,就这样猝不及防地降临了。
德德玛接到了一个重要的日本巡演任务,58天要跑40个地方,连轴转地演出41场。
这对53岁的她来说,简直是体力和精力的双重考验。
果然在4月2日的演出中,噩耗传来德德玛在后台突发脑溢血倒下了。
那一刻马克塔勒的心都碎了,可偏偏还有演出任务在身,根本抽不开身。
而此时的拉西尼玛,二话不说就要往日本赶,可天不遂人愿签证过期了。
那段等待签证的日子,拉西尼玛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
整整折腾了14天,他才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一到医院他就像个尽职的护工,日日夜夜守在德德玛身边。
喂药、擦身、按摩、协助康复训练,所有的事情他都一个人扛了下来。
马克塔勒每次打电话回来,都能听到继父沙哑的嗓音,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很多。
三个月的时间里,拉西尼玛几乎没有合过眼,生怕错过妻子的任何一个需求。
当马克塔勒终于抽空赶到日本时,眼前的一幕让他震惊了。
曾经嫌弃的继父,此刻憔悴得认不出来,可脸上的笑容依然那么温暖。
看着继父小心翼翼地扶着母亲练习走路,一点一点地按摩她麻木的手脚。
这个倔强的小伙子终于被打动了,他第一次觉得这个男人,或许真的值得被称为"父亲"。
在一个平凡的夜晚,当拉西尼玛又一次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房间时。
马克塔勒颤抖着喊出了那声压抑了十多年的"爸"。
这一声"爸"让这个坚强的男人瞬间泪如雨下。
父子俩紧紧拥抱在一起,仿佛要把过去所有的隔阂都融化在这个拥抱里。
德德玛在病床上看着这一幕,泪眼朦胧中她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从那个泪水交织的夜晚开始,这个家终于找到了最温暖的相处方式。
马克塔勒的人生也迎来了新的篇章,2005年他遇到了同样来自草原的赛娜姑娘。
赛娜不仅舞跳得好,歌也唱得棒在内蒙古乌兰牧旗文化工作队当演员。
2006年他们的爱情开花结果,迎来了可爱的大女儿多莉雅。
七年后2013年小女儿德格菁的诞生,让这个家庭更添一份欢乐。
为了照顾家庭赛娜毅然放弃了舞台梦想,专心当起了全职妈妈。
而当了父亲的马克塔勒,突然懂了很多事。
原来当父亲是这样的感觉,他终于读懂了继父那些年的付出。
现在的他每周都雷打不动地陪继父看病,买着继父最爱的点心。
哪怕工作再忙只要继父想回内蒙古老家,他二话不说就放下手头的事陪着去。
他的哥哥苏和在北京开了家正宗的内蒙古风味餐厅,生意红红火火。
马克塔勒有空就去帮哥哥打理餐厅,一家人其乐融融。
日子就这样平淡而温馨地流淌着,偶尔马克塔勒还会和妈妈同台演出。
48岁的马克塔勒常说,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有个这么好的继父。
谁说亲情一定要有血缘关系?
真心的付出和包容,才是维系一个家最重要的纽带。
如今的马克塔勒依然活跃在歌坛,用歌声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
而在他心里有两个至高无上的存在:一个是用歌声温暖他的母亲,一个是用大爱包容他的父亲。
这就是生活最美的模样,平凡中见真情细水才能长流。
看着这个重组家庭的故事,真想对所有人说:爱,从来都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份用心经营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