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群“插班生”又过了一把上学的瘾

发布时间:2024-12-18 22:57  浏览量:12

近期,深中南山创新学校邀请家长以“同桌”的身份,了解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让家校沟通变得可感可触,收获意想不到的教育力量。

离开校园11年的林靖坐回书桌前,找五年级的儿子董书豪要来课程表、课本,认认真真地预习着,期待着第二天和孩子做一上午的同桌,找回做学生的感觉。

此前和老师的沟通里,林靖了解到儿子董书豪在课堂上不够积极主动。这次和孩子做同桌,她不仅想了解孩子的上课状态,更想给孩子做个榜样。

坐在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教室里,董书豪上课时变得更认真了。董书豪说:“我得更加认真一点,要比妈妈做得更好。”在他看来,妈妈记的笔记更详细认真,自己回答问题时的声音更洪亮,两个人可以相互学习。

程丽泰已经做了六年的语文老师,给“大龄插班生”上过三次课。她会给家长留出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让家长戴上头套和学生一起学儿歌、参演情景剧,在互动中更好地感受丰富多样的课堂,了解老师的教学方式。

语文课上学习《慈母情深》,学生分成孩子、母亲的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说话时的语调、神态,这让身为母亲的林靖格外有代入感,一下子就理解了作者的感情。跟着学生一起做课间操时,林靖虽然动作不标准,但也格外享受,“找到了上学时和小伙伴一起跳皮筋的状态。”

平日里,廖明的女儿宋嘉睿总会讲起学校里发生的趣事、老师们上课时的状态。作为学生走进课堂,廖明更细致地看到了老师的付出。

学生们在英语课上做演讲、开展小组讨论和汇报。廖明观察到,学生们能大胆地讲出自己的观点,上台汇报也毫不怯场。

“学生自信的状态和平日里的学习、老师的引导是密不可分的。”廖明说,“我能感觉到老师非常专业,各有风格,既有丰富的教学方法,也懂得学生心理,课堂氛围非常好。”

课后,廖明想发现各科老师还会抽出时间,单独提醒学生及时跟进课程任务,关心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廖明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是真切的。

“同窗经历”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了解了彼此。

林靖用“判若两人”来形容董书豪在家和在学校时的状态。在家,林靖想让董书豪做家务时,他显得有些不情愿。但在学校,他乐于做值日,积极帮助老师和同学。做科学实验时,因为其他孩子和林靖不熟悉,董书豪就主动地活跃气氛,带林靖融入讨论的氛围。林靖说:“我要自我反思一下,为什么孩子在家和在学校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廖明参加这次活动,一方面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宋嘉睿则想借这次机会让家长了解自己真实的学习状态。

以往宋嘉睿放学回家,廖明会催促着她快去写作业,而宋嘉睿想先好好休息一会儿。上学有这么累吗?“一上午的课程比较紧凑,还是挺累的。我只学了一上午,而女儿在学校每天都是这样的生活。”和女儿一起上了5节课,她能理解女儿的感受了,她说,“以后的沟通里,我要多听听女儿的想法。”

廖明没有运动的习惯,宋嘉睿希望她能在跑操和体育课时好好锻炼一番。起初,廖明还有些犹豫,但班级里的学生把她当成朋友,热情地和她聊天,带她去操场。一路上,学生们整齐响亮的口号感染了廖明,身边还有学生鼓励她说“阿姨你真棒”,这让她有了些“热血沸腾”的感觉,再累也坚持了下来。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一方的事,家庭和学校要形成合力,才能将育人效应最大化。

深中南山创新学校执行校长姚旻怡谈到,活动的初衷是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育人动向,更好地帮助家长理解孩子。学校也会采纳家长合理化的建议,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家校共融共育的双向奔赴。

林靖对上课的每位老师都有很深的印象,数学老师逻辑性强,英语老师风趣,语文老师有感染力,科学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上完课,林靖最大的感受是“更理解学校了,也更理解孩子了。”

肖学瑾的家长也有同感,“能近距离了解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借鉴与想法,日后也能为孩子营造更有利的学习成长环境。”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