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岁月

发布时间:2025-02-04 10:13  浏览量:5

那年我家建盖房子,大概是在2006年。

那个年月,其实我已经参加工作好几年了,而且单位也搬迁了一次。起初,妈妈打电话来说这件事,因为在电话里说不清楚,后来我大抵知道了,心想:房子住得好好的,干嘛要折腾来折腾去?就说别说了,这岂不是多余的事。母亲一再解释,我说:“是不是要钱?要钱我可以拿给你!”

后来听到电话中母亲说:“别翻了,他不同意。”

事实证明我错了。

我原本没当作一回事儿。

后来的几天,姐姐又打电话来说了此事,她说道:现在时代变了,人家家户户都在建房子,你不随大流,迟早要吃亏。既然人家都在做,我们也跟着做,在农村里,一个出梁小丑会被大家笑话!”

果真是这样。

家里的计划是把原先二层楼的房子改为四层,那就是个人的资产,

等将后来农村发展了,租出去也有个着落。

事实证明姐姐的判断是对的。那就干吧!

家里筹备了钱,请了工,备了料,与施工队谈好价钱,一切机械设备就绪。开工那天,我也去了。

我穿着一件灰土布服的衣裳。

老板请来的工人大约有十来个,都是打工的劳力。一个个粗布旧衣,体膀腰圆。从他们粗糙的脸上、手上可以看出他们历经的沧桑,毕竟长年累月打工吃苦力,挣钱养家,比不得我这个读书人,白面书生。

我和母亲正在厨房里忙活,按约定东家要负责这伙人的中午饭。这时,一个中年妇女冲进来问:“大妈,早点在哪儿吃?”

“早点,之前没说过要吃早点。”母亲有些疑惑。

“没吃早点,哪儿来的力气干活?”中年妇女说道。

这时,父亲也进来了。

“那怎么办?要不去村口买点儿馒头、包子之类的熟食?”一家人商量着。

我素来老实,听这么一说,便骑了车,驼上一个筐,准备去村口买早点。

“站住!不急于一时”父亲把我叫住。

“十几个人,不是一人吃一个馒头、包子之类的就能饱的,这是做重体力活!”

商量了一阵之后,父亲说:“家里的现成的锅灶,油盐作料都有,下一把面够几个人吃了!何必花那个冤枉钱?”

所谓持家者,精打细算,能省则省。此刻在父亲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母亲帮着切菜,我烧水,准备作料。为这伙工人准备了一顿面条早餐。虽是清汤寡水,却也能尽人意!

也不知这伙人是四川的,还是哪里请来的帮工,虽说有一半是女人,干起活来豪不比男人差。一堆的石头、沙粒,要不断的搅拌,要用皮桶和簸箕这些农具去抬。我看到一个女的,年龄捎比我大些,干起活儿来那叫一个卖力,简直是拼命——

手中抓着一把铁锄,站在石头堆前,下了狠的低头扒着,两下三下,一簸箕石头就满了。倒过去重来,一气呵成,连气都不带喘一口中。一头一脸的都是灰,根本你看不出那是个男人还是女人。

“那是一个狠角色!干起活儿来,几个大男人都比不过她!”边大舅谈起来,都连连夸口。我们一群大男人更是自愧不如。

一天的活儿,到下午四点左右就干完了,母亲给了老板5000元的工钱。

中午去抬菜的时候,只见她们围坐在一张桌子前吃饭,那么紧密,吃得那么香。也不见她们有什么挑剔,真是一群值得敬佩的“娘儿们”!

“东家,你们也赶紧的去吃了!”中年妇女冲我说了一句。

哪儿有什么东家之称,我也不过一个酸小子罢了!我心里嘀咕着,却不敢正视她的双眼。

(2005春节.随州)

标签: 岁月 铁锄 簸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