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逃的女儿和失控的妈妈—— 中职学生家校共育的心理辅导案例
发布时间:2025-02-10 08:42 浏览量:9
文/李娜
个案概况
一个温暖的大课间,高一女生小月(化名)主动来到心理咨询室,想和我聊聊最近的心事。小月最近心情非常低落,只要想到妈妈就止不住地想哭。在断断续续的抽泣声中,我听到了小月的故事。
小月9岁的时候父母离异,妈妈当时肚子里怀着弟弟,带着小月从东北老家来到太原投奔亲戚。离婚对妈妈打击很大,妈妈天天哭,小月就安慰妈妈,和妈妈站在一边。但小月心里还是非常矛盾,在她的记忆中爸爸对她非常好,从小对她百依百顺,她不理解,“为什么爸爸把什么都给了我,然后又抛弃了我?!”她无法原谅爸爸,从此再没有叫过爸爸。
小月初一的时候妈妈再婚了,爸爸也再婚了。小月试图阻止妈妈和继父在一起,但妈妈还是再婚了。之后小月和妈妈的关系就越来越僵。
“妈妈开始打我,骂我,管得我特别严。只要和我说话就是用吼的,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能骂我半天。我觉得妈妈是把对爸爸的怨气撒在我身上。弟弟长得很像爸爸,妈妈看了就生气,这时候也会拿我撒气。我在家里随时都可能挨打挨骂,简直就是我妈的出气筒。
“我都这么大了,妈妈还查我的手机,看我的聊天记录,即使我改了密码她也一定要知道我的新密码。她会依次问我通信录里每一个人是谁,会问我新加的朋友是谁,不让我加男生。奶奶给我买了手机,我本想这下终于可以有自己的秘密了,妈妈却没收了那个手机。
“我在家不能关卧室门,妈妈会不停敲门让我开门,她需要时刻知道我在做什么,有一次我锁了门,我太想要属于自己的安静空间了,但是妈妈敲不开门,就把锁撬了,我的房间到现在都没锁。
“家里太压抑了,我就出门躲着。
我周末会和朋友出去走一走、玩一玩。但是只要我出门在外,我妈妈就会‘夺命连环call’,会不断给我打视频,确认我在哪、和谁在一起、在干什么,吓得同学都不敢跟我一起出去了,说我是被妈妈控制的小孩。
“从那时起,我就非常想爸爸,想回到爸爸身边。妈妈不让我跟爸爸联系,但是我去年回了趟东北,爸爸也再婚了,刚生了小孩。爸爸、奶奶、姑姑都对我很好,我临走他们还哭了,让我经常回去看看。我甚至想回到东北去上学,离我妈远远的。”
妈妈的控制给小月带来很大的困扰,也让小月非常反感。当被问及“如果有奇迹发生,一切都变好了,你觉得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小月想了想,轻松许多地说:“如果有奇迹发生,我就希望我妈不要管我了,什么都不管我最好了。我已经长大了,自己做事有分寸,她不管我,我也不会出格的,也能生活得很好。”
一番倾诉过后,小月情绪稳定了许多,她说从来没有这样梳理过自己和妈妈的经历,其实也能理解妈妈在婚姻中受伤之后,害怕女儿在和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受到伤害。小月平常住校,和妈妈相处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再加上周末和朋友外出,她计算了一下,自己满打满算一周就当妈妈八个小时的女儿,勉强能够忍受。小月希望我和她妈妈聊聊,“我长大了,让妈妈也成长一下吧。”
捋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就更能理解事情的结果。即使依然觉得压抑,小月还是能够理解妈妈,我想也是时候让妈妈理解小月了。
辅导过程
跟班主任沟通过以后,我邀请小月的妈妈来到了咨询室。妈妈很愿意来跟我聊聊,面对总是想逃的女儿,妈妈有许多的困惑。
妈妈口中的小月,是一个突然之间性情大变的孩子。之前的小月听话懂事,初中补课也是自己去,自己回,都能按时回家。但是中考之后那个按时回家的孩子不见了,妈妈打电话、发信息、发视频都叫不回来,还常常把妈妈拉黑,联系都联系不上。
“跨年那天,临出门说好12点回来,到点儿还没回来,我就着急得不行,她不回来我就睡不着。12点我给她打电话,她说正准备打车呢。后来我再打就联系不上了,可把我急得,一个女孩子家家,我可害怕她在外边吃亏上当呢,我寻思咋这么晚不回来还不接电话呢?我就胡思乱想。自从我来太原就一个人带着他姐弟俩,生活上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我也可难了,我是脾气不好有时候说她两句,她是一点儿也不理解我呀。”
我告诉妈妈,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妈妈不再管她,她自己能管好自己。妈妈依然无法放心,跟我说起小月桩桩件件被她逮着的错事。“真的就像警察抓小偷一样,我也不知道哪儿来的灵感,总能恰到好处发现她犯的错。我很少进她房间,有一天一进去就搜着她屋里有个烟头。这种事太多了……”讲着讲着,妈妈笑了,妈妈看到了自己和小月之间你追我逃的模式,也看到了母女俩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剑拔弩张、硝烟四起甚至势不两立,但是充满着彼此之间的依赖、担心和关心。这种母女之间的爱既然无法拆散,那就不如先明确界限、减少控制,妈妈的再婚是妈妈的事,女儿的交友是女儿的事,向后退,至少让关系缓和一下,妈妈愿意满足孩子的心愿,努力闭上嘴,不说话。
当我问妈妈希望小月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妈妈的愿望很朴实,就希望孩子能成人,走正道。以我在谈话过程中对妈妈的了解,我告诉妈妈,放心吧,在这么正派的妈妈的多年影响下,孩子一定不会走偏。小月早已耳濡目染了妈妈正向的价值观,也像妈妈一样积极乐观,要相信孩子自己能把自己的路走好。如果妈妈希望将来在孩子遇到重大抉择时自己能给她出主意,有一定的话语权,那眼下就要把“搞好母女关系”放在第一位。
孩子不愿意回家,妈妈需要把家变成一个孩子觉得好的地方。家对孩子的力量应该是拉力而不是推力。控制、指责、争吵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就是一种推力,妈妈把孩子往外推,孩子在外面如果受到了不良诱惑作为拉力,那孩子将很难按照妈妈心中的期待成人。
妈妈的诉说,我的共情,让妈妈也放松了许多。她意识到孩子长大了,还有一年多就 18 岁成年了,不得不接纳孩子的叛逆,儿大不由娘,自己也是时候放手了。妈妈临走时对我说:“回家我先把我姑娘屋里的锁给她装上!”
再次见到小月是一周以后,这次她是带着笑容来的。
“我妈最近都没怎么管我,真是太舒服了,家里也不压抑了。但也不知道啥时候又会卷土重来,骂我一顿。老师,您能不能常常找我妈过来教育教育她,让她继续成长,我想我俩的关系可能会再好点。”
辅导反思
小月妈妈的配合,是这次心理辅导起效的关键一环。当我作为心理老师邀请父母进行访谈,有的父母会和我说:“你解决孩子的问题就可以了,我们做父母的又没有什么问题。”
小月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亲密而又疏离,纠缠而又扯不断。母女之间的互动造就了小月现在的状态,这不是仅靠与孩子工作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需要妈妈一起加入。通过咨询,我支持小月,也支持妈妈,当两个人的自我都获得内在力量,回到家庭里她们就能够带着边界感去相处,顺利度过小月的叛逆期。
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有时候并不清楚孩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只能看到孩子变得不听话,无奈地看着孩子关上心门,有的家庭里爆发亲子冲突,还会将孩子推得更远。心理老师通过家长访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叛逆背后的心理原因,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需要,从而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有的孩子抑郁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家长却往往觉得孩子是偷懒、矫情,这时也需要通过家长访谈来让家长意识到孩子情绪问题的重要性,能够及时就诊,帮助孩子缓解情绪困扰。
此外,在亲子关系中,有时候家长也是需要被支持的角色,他们常常也处在焦虑的状态中,无法给孩子提供健康的家庭氛围。通过家长访谈,家长在倾诉的过程中能够厘清自己的状态,减轻自身的焦虑情绪。当他们能够从糟糕的情绪中跳脱出来,就更容易真正理解和接纳孩子,在生活中有平和的心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孩子心理状态的恢复。
在学校心理老师的心理辅导工作中,家长访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家长访谈就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学校和家长,受益者就是孩子。有的孩子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得到安抚、得到力量,回到家却像是又回到了和父母对立的战场,分分钟被打回原形,这样心理辅导的效果就像蜗牛登高白天往上爬两步,晚上又往后退一步,很难有效或者进展缓慢。通过家长访谈,学校心理老师与家长携手共进,家长负责家庭支持系统,心理老师负责学校的心理支持系统,一起为孩子创造一个理解和支持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