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医疗“超级工程”,走进全国首个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项目

发布时间:2025-04-05 10:08  浏览量:13

近日,“创新‘造’未来”开放日第3场走进由中建二局承建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青浦新城院区一期项目。众多主流媒体高频聚焦这座全国首个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解锁医疗“超级工程”的“智”造密码。

项目位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新城

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

首个综合类国家医疗中心项目

总建筑面积约17.2万平方米

按照“一次规划、一次设计、分期实施”原则

一期工程规划建设配备600张床位的

现代化医疗综合体

预计2026年正式投入使用

创新驱动,3米“防护墙”筑起安全屏障

项目团队针对医用直线加速器房间

辐射防护这一难题

创新采取防辐射混凝土施工工艺

对混凝土配比进行多次试验和讨论

最终确定出以低水化热水泥为基材

复合河沙、5-25连续级配碎石

及粉煤灰等材料结合

并添加微膨剂、缓凝减水剂

项目团队采用迷路式孔洞预留结构

并计算出管道铅包封厚度

确保辐射防护的均匀性和有效性

数智加持,BIM技术破局"管线丛林"

面对涵盖常规18种管线以及

医疗专用系统相关80余项的复杂管网布局

为保障各条管线精准敷设与长期安全运行

项目团队通过BIM数字化技术赋能

标准化流程管控和智能化运维预演

构建全周期管线综合施工体系

累计解决管线碰撞问题547条

形成“一次建造、全程可控”的长效管理机制

在BIM应用过程中

通过对模型的净高进行分析优化

结合管线排布避让“风口风管低位优先”原则

创新构建“五层分级”管线排布体系

成功将体检大厅

在原有净高的基础上提高0.3米

落客区及电梯厅的净高提高0.5米

有效改善医院空间功能

提升就医人员使用的舒适性

智慧升级,AI赋能炼就“智慧大脑”

面对医疗建筑工程专业性强

规范体系庞杂等特性

项目团队将AI技术深植施工全链条

尝试施工方案智能化升级

攻克肥槽回填技术难关

并经过试验段验证

回填密实度较传统工艺进一步提升

破解了深窄空间施工质量顽疾

依托DeepSeek大模型

项目团队进一步深化AI应用

通过建立资料库“培育”AI顾问

快速响应各类专业咨询

较人工检索效率大幅提升

同时,基于AI系统

整合云计算、大模型及物联网等技术

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变革“双轮驱动”

打造“绿色、智能、高效”的新型建造模式

为国家医学中心早日建成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