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妈妈不想养成穷相,离不开这4点,看看你有没有
发布时间:2025-04-11 16:38 浏览量:12
前不久的假期,和几个同学小聚。
聚会前一天晚上,小群被拉进了一个人。
点开头像一看,发现竟是我们班当年的“风头人物”洋子。
记得上学那会,她家境很一般,但却热衷追逐名牌。
宁愿饿肚子、借钱,也要去买奢侈品。
当年的我,有着几分文艺青年的清高,总觉得用一身名牌堆出来的她,用力过度,反而显得“穷相”,不伦不类。
毕业后,我俩断了联系,只隐约听说她嫁了一个有钱老公,生了俩孩子,辞了职,如愿过上了富太太的生活。
我这边正回忆呢,好友就给我私发了条信息:
“你还记得洋子吗?听说她离婚了,前两年我见过她一次,又瘦又憔悴,说话也唠唠叨叨的,瞧着一脸的穷相。”
好友还在喋喋不休,我心中却有点好奇,又有些难过。
到了聚会那天,其他人都是人到中年,发际线后移,身材发福,脸上再滋着几丝岁月的油烟,孩子聚在一起也是吵吵闹闹。
唯独她让人意外,一身普通的白色休闲装,一脸素净,娴静又淡雅,和我记忆中的她,还有好友口中的她,竟都完全不一样。
就连她的孩子,也是安安静静,言谈举止也十分有礼。
我俩这次难得坐在了一起。
我一边笑着说起自己当年对她的“看不上”,一边试探着问出了我的好奇,没想到,竟让我听到了一个意外的故事……
“穷相”的本质
是内心的空洞
洋子打开微信,翻出一条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
我凑过去一看,上面的内容是:
“离婚第一天,搬回了我曾经住过的老破小,回到了一无所有的日子。
从起点又回到了起点,什么都没变。
除了多了两个女儿,除了这个旧房子漏水后墙面皱起的潮湿,似乎比几年前多了好多圈。”
看完,我下意识想安慰几句。
她打断我:
“人总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当初走入这场婚姻,本来就是我绕不开的路。
我其实知道你们大学时都看不上我,但那时候我家太穷了……
我唯一的资本,就是年轻和这张脸。我的父母不会像你们的父母一样保护你们、疼惜和托举你们。
他们只会告诉我‘你要趁着年轻,找个有钱人嫁了,生个孩子拴住他,我们和你的后半生才会有保障’。
生活在这样的家里,你让我怎么会不爱钱?怎么不虚荣?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高眼界给孩子更好的引导。
你们十几岁要明白的道理,我可能要碰很多次头,吃很多次亏,到30多岁才能明白。”
她无所谓地笑了笑,继续说: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段时间有钱了,我以为我会很幸福,可钱越花越想花,越花越空虚,就跟魔障了似的。”
看她不自查地摇了摇头,我心中也基本了然。
心理学中有一个“狄德罗效应”,说的是当一个一旦得到了某种一直想要的东西后,反而会越不容易满足。
原生家庭养出的匮乏感,让她陷入了对物质的极端渴望中。
可当她把自己的性别、年龄、容貌作为资本换取物质,陷入“等、靠、要”的欲望中,又没有足够的内核支撑,最终一定会被反噬。
除非有一个重大的打击或意外,催化她和自己内心的匮乏感和解,否则她这一生都被会这种内在的匮乏束缚。
果然她说,两个女儿便是她的契机。
她离婚时,前夫一家没有争两个女儿的抚养权,也没有承担抚养费。
她父母也在她上门求助时隐晦地将她赶出了门。
她只能回到当年姥姥去世时留给她的小房子,和女儿们过起了拮据却也简单的生活。
但这世间的事,无不遵循因果。
两个女儿能和妈妈继续生活在一起,虽然开心,但对生活突然的落差,却完全接受不了。
大女儿已经到了懂事的年龄,虽然也有怨意,但也会小心翼翼维护着妈妈的自尊。
但小女儿年纪还小,又是看到什么都想要的阶段,她不明白,为什么以前可以穿的漂亮裙子,以前可以去的漂亮地方,现在都不能去,都没有了。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她都陷入对女儿的愧疚中。
也逐渐意识到她对两个女儿的教育出现了问题。
以前的她,灌输给孩子的是:什么贵买什么,贵的一定是好的,自己的享受大于一切。
但现在她想教会孩子:买得起的,绝不吝啬;买不起的,也绝不强追。
这个改变的过程很长也很难熬。
直到她看到小女儿在别的同学得意扬扬晒自己的新裙子时,会自豪地分享自己从书里看到的知识,她的心才彻底安了下来。
她说:
“女儿是我的老师。我最庆幸的,是没有让她们成为当年的我,而是把她们养成了我最羡慕的样子。”
真正把自己养出“穷相”的,是内在的匮乏感。
物质养不出贵气,过度在乎物质才会显得一身穷相,任何事一旦过了度,就会从执念变成牢笼,困住了自己,也困住了孩子。
“断舍离”那些消耗你的
烂人、烂事、烂关系
“你们是因为什么离婚的?”
我终究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口。
她犹豫了一小会,卷起袖子,上面赫然印着数道疤痕,再往上看,还有一个很深的伤口。
我心中一紧,后悔自己刚才的冒失。
她倒十分坦然:
“最深的这个伤口,是我和前夫第一次吵架时被他砸破的。其他比较浅的伤口,是我自己……”
原来她当初的那段婚姻,并没有其他人想象中的那么光鲜亮丽。
老公家暴,公婆看不起她,还嫌弃她生的是女儿,她自己当初放弃了工作,专心生娃,没有收入来源,只能掌心向上。
总之,一地鸡毛。
烂人、烂事、烂关系,是情绪的隐形粉碎机。
当那段婚姻中精美的大门褪了色,里面的肮脏斑驳,也差点要了她半条命。
“那你是什么时候,选择要结束那段婚姻?”
“是攒够了伤心、愤怒、痛苦,然后看到自己一次次只能无能地把情绪发泄在女儿身上,她们还会紧紧抱住我说‘妈妈,你不开心的时候就骂骂我吧。只要妈妈开心,我就开心’。
我只是突然有一天觉得,如果我再不救一救自己,可能要拉着两个女儿一同坠入深渊。”
作家苏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必把所有人,都请进你的生命里。”
人生在世,有些人的出现,只是来渡你的,不是来爱你的。
他们的出现,只是为了帮你完成你未完成的人生课题。
人生短暂,别和任何消耗你的人、事、关系纠缠。
当一个人被困在消耗型关系中时,会被一点点消耗掉情绪和精力。
真正的富养自己,是尽可能远离那些消耗自己的事情,让自己情绪稳定。
好的关系,好的情绪,才会真正滋养出妈妈的“贵气”。
只有情绪稳定的妈妈,才会养出不焦虑、更从容的孩子。
别让你的言行被下了“降头”
“你有没有见过我‘怨妇’的样子?”
我正沉浸在思考中,被她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吓了一跳。
这一点我倒是真没有想过,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当年的她身上总有一股劲,目标明确,干脆利落。
所以我着实想不出她“深闺锁怨妇”的样子。
“有段时间,我就像被了下了降头一样。
活得完全没有自己,所有的情绪都被别的人、别的事牵着走。
你可能都想象不到,我每天的日常就是骂俩女儿,再抱着她们诉苦。或者抱怨前夫。”
说着说着,她突然失笑起来:
“你别说,我现在越说越心疼当年的自己,又讨厌当年的自己。
虽然我的痛苦有别人的原因,但现在想想,也和我自己有很大原因。
如果不是有好几次,发现两个孩子会无意识模仿我说话的方式,动不动大喊大叫,满嘴的抱怨和埋怨,一身的负能量。
可能直到我把女儿毁掉,都还会不自知。”
这一点,我挺认同她的。
妈妈的言行,决定着她在孩子眼中的生命状态。
一个总在诉委屈,张口闭口都是抱怨的妈妈,会让孩子丧失幸福感。
孩子很难精准表达出对妈妈负能量的抗拒。
但他们会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比如模仿妈妈的言行,活成和妈妈一样负能量的人的方式,去告诉妈妈:
你说的话,你做事的方式,塑造了现在的我。
妈妈不想把自己养出“穷相”,不想把孩子也影响成“穷相”,就先“富养”好自己的言行。
真正的“贵气”
是自我的内在充盈
那天和她聊了很久,感慨很多。
一边是同为女性的共情,在有些传统中式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女性,似乎都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自我觉醒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势必伴随着疼痛。
一边是同为妈妈的理解,至少在现在的环境中,孩子的养育,责任大多由妈妈托举。
当妈不易,应该是很多妈妈的真实心声。
责任是束缚,但也因为责任,我们才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
当某一天,我们借由孩子开始觉察自己时,就越能真实地认识自己,越能放过自己。
就像洋子那天分开时说的:
“我并不后悔和讨厌过去的自己,那只是我的一段经历,没有它们就没有现在的我。
但我也不感谢它们,因为那些伤和痛也是真的;
我只会选择接纳,允许过去的它们成就现在的我,并让我开始真正内观自己,了解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
轰轰闹闹一场,最终还是要回归自己。
这世间的一切,都是一副完美的太极图。
最初的洋子,以为用物质堆砌自己,就会摆脱原生家庭养出的“穷相”。
之后如她所愿,充裕的物质,确实在某段时间,填补过她内心的缺憾。
但让她在原生家庭真正养出“穷相”的,物质从来不是唯一因素,更多是来自她父母浅薄的见识,狭小的格局。
是这些错误的教育灌输,蒙蔽了她,让她又在婚姻中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但值得庆幸的是,此时的她已长大,有了自己独立的意识,有了自己孕育的孩子。
那些未完成的课题,在新的人生阶段中,重新对她发出了警醒。
能救赎自己的,终究只有自己。
在她及时醒悟,远离消耗她的一切,走出情绪内耗,重新养好自己的言行,,不再把希望寄托于其他,而是专注成长自己后。
便有了这次同学聚会,我们看到的由内而外彻底蜕变的,真正一身“贵气”的她。
有心栽花花不成,反倒在一切回归“原点”后,才无心插柳柳成荫。
还有一件事让我由衷地替她开心。
她说:
“当我重新从内成长自己,让自己的生命能量变高后。我和孩子的状态都越来越好了。两个女儿还经常说,我是她们的榜样和力量。”
是呀,妈妈的自我成长,是孩子眼里最高级的“贵气”。
我不知道现在的她,是否真的如她所说,已经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
但我相信,以她现在的状态,即使有些人生课题还会留下些许遗憾,但她和孩子的未来一定会焕发出真正的精彩。
最后想说:
别让“穷相”成为自己和孩子一生的枷锁,妈妈的每一个改变,都是孩子未来命运的伏笔。
臣服无常,接纳一切,从“心”出发。
“贵气”与“穷相”都不会再成为你的执着,你只需要过好当下,活出自己的真实。
当内心宁静了,巨大的喜悦就会发生……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