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妈妈的金镯子被她送给弟媳了”引发热议:所有家庭关系的变坏,都是从这件事开始的
发布时间:2024-08-13 01:09 浏览量:9
最近看到一条热帖,事儿不大,看完却让人一阵唏嘘。
贴主是个孝顺的女儿,成家后每次回娘家都会带点东西,但无一例外,最后这些礼物全进了弟弟口袋。
她也知道当妈的偏心,但看到自己花了两个月工资买的金手镯,作为母亲节礼物送给亲妈后,却戴在了弟媳手上,还是会难过。
甚至,母亲还打圆场说:
“我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但你把镯子给我,我再给你弟媳,这不都一样吗?咱们都是一家人,对吧?”
听到这话后,贴主什么也没说转头就离开了,怕自己再多待一秒钟眼泪就会流下来。
此前,她也想着尽孝,给母亲买这买那,但当下自己的心意没被珍惜,她感到很心寒:
“她到底把我的感情放在哪里?”
一句发问,揭开无数家庭的伤疤:
两代人之间,分享快乐,快乐就会消失;倾诉烦恼,烦恼就会加倍。
诚然,好的关系是相互滋养,不是一味付出或索取;
懂得换位思考,才是一个家长久幸福的关键。
“不会换位思考”的家庭,刺痛了多少成年人?
博主@西村分享过这样一件事。
西村有个堂妹,婚后三年都没回家过年走亲戚。
起初,西村还以为是离家太远不方便,后来问了才了解,她是在和家人闹冷战。
起因是堂妹在上海求学时,交了个男朋友。
对象条件不错,父母给他在上海买了套价值六百多万的房,当时和堂妹谈恋爱,也表示愿意在婚前就在房本上加名字。
唯一的要求就是,女方拿二十万出一下房子的软装钱。
这个条件不算过分,但堂妹把这事儿和家人说了,结果她爸妈不仅拒绝,还要求她毕业后必须回老家找本地人结婚。
堂妹哭到昏厥,最后还是男方向自家父母说明情况,表示非她不娶,不要那20万了,名字照加。
这一切谈妥后,两家人见了面,看这对小情侣感情好,这门婚事才定下来。
也是闹了这么一出,堂妹三年都没回家过年。
其实,类似的场景,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有时,拌几句嘴也就过去了;但有些事,拉扯得太激烈,只会把最亲的人越推越远。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热门话题:
部分中国人痛苦的家庭关系的根源是什么?
不少网友纷纷在留言区现身说法:
有人说是“苛求养儿防老,不去‘爱’却要求‘孝’”,不关心孩子却指责孩子,子女心平气和地沟通,只换来一拳打在棉花上的绝望;
也有人坦言“根源在于长辈没把晚辈当成独立的个体”,事事都是“为了你好”,最后事事还是自己扛。
话糙理不糙,想起一句俗语:
“若要好,老敬小。”
这,并非是不顾孝道,而是强调一段关系的双向尊重。
当父母和子女相互体谅,家庭的福气才会越来越深。
拒绝隐形暴力,正向表达更有爱
网友@大磊前段时间申请博士成功,想着和最亲的人一起分享喜悦,就
按耐不住
激动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本想着会等来一顿夸,结果他刚说一句话,大磊妈就打断了他:
“你也老大不小了,读书我不拦着,但现在你总得找对象结婚了吧。”
这话一出,大磊的欢喜瞬间浇灭了一半,还是大磊爸有所察觉给自家儿子解了围,说年轻人压力大,先奔前途。
不
承想
,当妈的直接翻脸:
“这是要读一辈子的书吗?养了个儿子还不在身边,看来以后养老是指望不上了!”
听完这些,大磊的心情跌落谷底,只好匆匆挂断电话。
拧巴又内耗,又不知该如何回应妈妈窒息的爱。
久而久之,只会让日子越过越闹心。
用错方式的爱伤人伤己,比起一句“为你好”,家庭关系中更需要“正向表达”。
想起演员姜文受邀接受访谈时,被问到这么多年最大的失败是什么,他说:
“没跟母亲把关系处好。”
印象中,母亲脸上很少有笑容,即便他考上了中戏,但事后通知书还是被母亲一扔,随之就是一声呵斥:
“你那一盆衣服还没洗呢?”
甚至后来他功成名就,给母亲买了房,对方也不愿搬过去住。
这让姜文感到深深的无力。
但其实母亲挺爱他的,会尊重他的梦想,也会担心他窝在缸里拍戏时,是否难受、委屈。
但遗憾的是,母亲走之前,留给了他一个鼓鼓的红包,却没有正面认可、称赞过他。
所以当一位主持人问他:“你的自信是不是源于你的自卑?”
他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其实我非常自卑,大部分时间,我讨厌我自己。”
因为没被正面鼓励过,才会更加渴望外界的认同。
正如一句话所说:
“你和父母的关系,就是你和世界的关系。”
家庭的相处之道,在于有话直说,而不是正话反说。
毕竟,反话说多了,说的人无意,但听的人却上了心。
好的家庭关系,既不越界,又不强求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我的事儿是你的事儿,你的事儿也是我的事儿,没有边界。”
一语揭开家庭矛盾的真相。
而更合理的做法是:既不越界,又不强求。
伊能静和秦昊,是业内的一对模范夫妻。
但除了小两口对婚姻经营有道外,这份幸福,也有她婆婆的一份功劳。
譬如,两代人育儿观念产生分歧,婆婆不会掺和“指挥”,而是主动退出,让晚辈自己决定;
偶尔夫妻俩发生争执,婆婆也不偏袒自家儿子,而是一边夸儿媳“说得对”“多能干”,一边真诚地回应:
“你们俩的事情你们自己解决,我们做父母的,偏向哪一边都不好。”
短短一句话,恰到好处,不做大家长,而是把问题的话语权留给小家庭,矛盾化小,日子自然过得和和美美。
毕竟,每个人在同一屋檐下吃住,都有或这或那的想法,理解不了,但可以选择尊重。
就像给妈妈买金镯子的贴主,在窒息的家庭关系中,她一直被告知“要孝顺”“都是一家人”,所以看到自己的心意不被重视,也会感到困惑:
“她到底把我的感情放在哪里?”
因为在乎,才有情绪。
但要是家中长辈,先注意到贴主的处境,肯定这种好意,再实事求是地解释清楚,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毕竟,心齐才能家齐。家人之间相互尊重和爱护,这个家才能越过越好。
亲人一场,多是缘分。以心换心,方得真心;以情换情,才是真情。
因为,日子渐长,我们终会后知后觉:
维系小家,是用彼此舒适的方式相处,而不是一味敷衍,把他人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
就像诗人海涅所说:
“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也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
把爱落到行动上,一个家庭才会越过越好。
愿你余生尽兴,眼里有光,一生安稳,抚平曾经的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