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师妈妈的自述:自从我把儿子当成“外人”,他的自驱力爆发了 #转发

发布时间:2024-10-05 18:45  浏览量:9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参加工作以来,大大小小的证书和奖状已经记不清得了多少,自认为教育孩子不在话下。

从儿子上小学后,我对他方方面面都严厉要求。在我的严格监管下,儿子小学期间的成绩一直都不错。

那个时候,亲戚朋友、同学家长都很羡慕我有一个学习好的孩子:“当老师的家长就是不一样,还是会教。”

我本以为儿子会稳稳当当地走下去,没想到,上了初中,他居然出现了厌学、沉迷游戏的情况。

初一第一次摸底考试,儿子成绩不是很理想。

我一看就着急了,我要求儿子每天放学回来,在完成各科作业的基础上,还要额外完成一些学习任务。

儿子很不满意:“每天从早学到晚,我就像个学习机器,一点放松的时间都没有了!”

我告诉他,必须执行,没有讨价还价。

好几次半夜一点多了,都被我发现他偷偷躲在被子里玩游戏。

晚上不睡觉,白天上课自然犯困,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率低下。

儿子的成绩开始逐渐下滑,测验的结果一次比一次差。

一次开家长会,我被儿子同桌的妈妈拦住了,她告诉我,自己的孩子最近学习成绩下降,老师跟她说,是因为他家孩子经常跟我儿子一起玩游戏。

我很生气,又不好发作,当晚回家后,我和儿子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最后孩子气哼哼地回房了。

看着儿子紧闭的房门,我心酸又生气。

可刚才和儿子争吵时,他说的话“你只知道做一个老师,但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妈妈!”却突然让我有了一丝触动。

之后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去看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和文章,开始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

青春期之所以会成为孩子厌学、叛逆等问题的高发期,主要是因为青春期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

首先,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发育,但心理上依旧不成熟。

青春期的孩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希望像大人一样去生活。

但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对未来感到迷茫。

其次,随着自主心理的增强,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变得强烈起来,他们希望摆脱父母的各种约束和控制,自己做主。

但由于个人能力有限,他们无法独自面对和解决问题,经常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帮助。

诸多矛盾和冲突都会带来心理压力,引发青少年的叛逆行为。

同时,青春期正好也是学业压力比较大的时期,这个阶段,他们更需要家长的理解、尊重、认可、信任以及陪伴,但这些恰恰都是父母容易忽略的。

那我该如何帮助儿子平稳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引导他走出厌学的困境呢?

三个关键词,理解,尊重,共情。

1、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

家长要有跟随孩子一起成长的心态,不断学习青春期教育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孩子,建立与孩子的良性互动。

以前,我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育规律,也不懂儿子的心理需求。

自认为既是老师又是妈妈,认为自己的教学经验足以引导儿子成长。

却没有意识到,两代人的思想不一样,面对不同时期的孩子,应该采取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样。

2、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

青春期的孩子,希望父母能尊重自己的想法,平等地对待自己。

但很多父母还没意识到孩子的这种心理变化,习惯了发号施令的语气。

赶紧去学习、快点写作业、不许看手机......

觉醒的独立意识和父母的强势手段碰撞在一起,孩子自然会认定父母不尊重自己、不理解自己,从而加重逆反情绪。

3、学会共情,帮孩子排泄负面情绪

青春期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负面情绪没有及时地排泄出去,持续积压,最终爆发出严重的问题。

所以,父母首先要情绪稳定,只有这样才有能力控制住孩子的负面情绪。

同时,也要学会共情孩子,看见孩子的感受。

只有真正看见孩子,沟通才有进一步的可能,父母也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预防和干预。

就这样,我踏上了自我反省和成长之路,也把学习的理念运用到和儿子的相处中。

学得越深,互动越多,我发现,原来儿子的很多问题,都来自自己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儿子上初中后,学习难度增大,学习任务也越来越繁重。

这个时候,他的内心应该是慌乱的,在学习中无法获取价值感和成绩感,才会通过游戏来放松自己。

而我不容辩驳地把这个通道切断 ,并不断施压,最终导致儿子的厌学情绪加重,彻底沉迷在游戏中。

问题都是在一点点积累中爆发的,也要在持续的努力中修复。

现在,我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儿子重建对学习的兴趣。

我不再充当一个领导者的角色,而是把学习的主导权还给儿子,由他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计划,我认真聆听,共情他的感受。

我改变了,儿子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我成长了,儿子也在稳步提升。

他获得了我的支持和鼓励,慢慢地,儿子的成绩有了进步,尝到了进步的甜头和被认可的成就感,儿子变得自律起来,学习热情高涨,自控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对游戏也渐渐不感兴趣了。

通过儿子身上前后发生的转变,我深切地意识到: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该放下控制欲和支配欲了。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支持与理解,并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去科学引导。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