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厌学妈妈的自救,当我真的看见孩子,才知道躺平的孩子有多难
发布时间:2024-10-11 23:47 浏览量:8
01
女儿今年初二,明年就要参加中考了,可是她现在已经将近3个月没去学校了。
她平时成绩一般,我们对她要求也不严,心想开心快乐就行了。
但没成想她竟然厌学躺平了。
刚开始她说是头疼,隔三差五的请假,每次借口不一样,就是不想去上学。
为了揭穿她,我还带她去做了检查,结果什么事情都没有。
所幸我跟孩子本身就没什么激烈矛盾,很快建立了很好的沟通。
孩子说自己本身成绩不好,在学校被老师提问,回答不上来经常会被罚站;
其次同学愿意和学习好的孩子玩儿,不愿意和她玩儿,所以她就特别苦恼,说在学校没有一刻是快乐的!
我说:“你所有的根源就是成绩不好导致的吧?那你现在就努力学习,把成绩搞上去不就得了!”
我反思肯定是我之前对她太放纵了,疏于管教,导致她对自己的学习太不上心了。
我开始严格督促她的学习,停掉了她所有的爱好班,课余时间全被数学、英语等补习班塞满。
不允许、不可以、不表扬、不肯定.....不断要求她努力努力再努力。
她爸看着我一天忙忙叨叨的,时刻盯着孩子的样子,有些心疼孩子。
说我至于这样吗?孩子会不会被你逼得太累了?
我白眼他:“你懂什么,孩子现在成绩不好,明年就考高中了,这样能考上重点吗?”
女儿很怕我生气,所以即使不情愿,也会乖乖照做。
然而期中考试结束后的一天孩子说想在家歇歇,请假后就再也不去学校了,无论怎么劝说。
痛苦、迷茫、恐惧裹挟着我,我不得不摸索、改变,认真“看见”我的孩子,感受她的内心。
02
我决定改变自己,寻找专业的帮助。
在妈心理不断修炼,积极在答疑群里提出我的养育困惑,通过学习、反思、调整,渐渐地,我焦虑的情绪得到了舒缓,也明白了问题的前因后果。
我们家给孩子的成长环境是相对宽松的,孩子其实和父母的关系不错,但孩子在和老师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上是有卡点的。
老师告诉我,从心理学方面来解读如果孩子跟外界人际关系不好,通常是和父母的关系出了问题。
这个关系的影响是从出生就开始的,因为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基础的原始的人际关系。
当基础的、原始的人际关系发生问题的时候,肯定会影响其他关系,比如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等等。
回顾孩子的成长,她3岁之前是跟着姥姥或奶奶生活的,每周两家轮换一次,我和她爸只有周末和节假日去看她,直到孩子上幼儿园才接回身边。
孩子小时候非常胆小敏感,见人就哭,上幼儿园哭了半学期。
心理学上有个依恋理论:指的是孩子与一个特定的人的持续联系,这个特定的人是当孩子或者个体感到脆弱或需要保护时就会去寻找的那个人(照料者)。
只要这个特定的人是稳定的,孩子需要时是及时出现的,就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让他感觉他是安全的,有依靠的,遇到困难是有求助对象的。
这种感觉会影响人的一生,是人生命的底色。
孩子的前3年是通过和稳定的养育人通过依恋的方式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离开妈妈一周,在心理上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就和成人妈妈离世一样的巨大,她的安全感会很差,会时常处在被妈妈抛弃的恐惧中。
这种恐惧会成为她人格的底色,在关系里就会胆小,恐惧,敏感,不敢表达自己,别人一个正常的举动可能都会让孩子感觉不安,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害怕破坏关系,哪怕别人没有这个意思,但是她内心的恐惧会让她做出这样的解释。
所以这可能是造成孩子有这些表现的一个深层原因。
但好在,这些是可以通过后天给予恰当地回应的重新养育修复一部分的。
我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补充五类心理营养,当孩子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时,他们才会渴望变得更好,唤醒内在原有的动力。
为此,我下功夫做了2件事,效果真的很好。
03
1、看见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无条件接纳
孩子在家休息的时候,我放下了对她的管制,她也彻底放飞了自我。
作息时间颠倒,每天与手机、电脑为伴,经常刷偶像视频,疯狂购买偶像周边。
如果是过去,看到孩子天天刷视频、看手机、买周边,我能焦虑到抓狂,也会马上训斥女儿。
现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再反思过去的问题,我从心里真正理解了孩子的苦。
我之前认为人际关系问题不是大问题,简单把厌学问题归因到学习成绩上,选错了方向,浪费了力气;
我强制性的管控,让她躯体化症状愈发严重;
长期忽视女儿的心理需求,给她贴上了胆小敏感、人际关系差的标签,让她的情绪没有出口。
我开始深入探索孩子内心真正的向往,摒弃了过度控制的焦虑,转而选择暂时放手,给予女儿充分的空间去自我调整和恢复。
唯有当我们真正洞察到孩子的需求时,她才能逐步重建内心的力量,重新发现自我。
于是,在这样的一个无压且充满接纳的环境中,女儿得以完全地满足与放松。
2、妈妈先做出改变,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补充心理营养
起初,女儿对学习抱有较重的抵触情绪,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无法胜任。
我意识到,帮助女儿重拾信心、增强内在动力的关键,在于我自身的转变。
只有当我彻底改变,我才能有效引领孩子走向光明。
因此,我每日自我提醒,遵循教育专家的建议,致力于以下几点:
首要的是,活在当下,不忧虑未来,而是满怀积极憧憬,为女儿播撒希望的种子。
其次,全心全意地接纳孩子,无论她的情绪波动、心理变化,还是她的状态与想法,我都全盘接纳,无保留地拥抱她的一切。
同时,我避免纠正她的想法与行为,转而专注于发掘她的优点。
每天只做三件事:肯定,鼓励,支持!
女儿有买卖偶像小卡的爱好,我就积极支持,继续让她上自己喜欢的吉他课;节日也会给孩子准备一些惊喜和礼物,假期陪着她去旅游玩耍。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感受到女儿在慢慢恢复力量。
从原来的自我否定,焦躁不安,变得开始坚持自己的观点,开始控诉,开始表达自己的感受......
她能意识到自身和我的一些问题,并主动思考如何解决,比如休息在家的问题,习惯对自己要求苛刻的问题......
暑假结束后,孩子又回去上学了。
她在慢慢恢复,慢慢找回自己.....我相信,女儿终有一天能重新焕发活力,回到优秀的位置上!
走过这段黑暗的路程,我发现还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家长,正在为孩子叛逆、厌学,甚至是不想去学校等问题焦虑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