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群:走出瑶山的新闻专业学子,用纸笔构建联结的纽带
发布时间:2024-11-06 20:57 浏览量:3
欢迎来到蓝信封【360行,行行在写信】故事专栏,本期故事来自新闻学专业的通信大使邓丽群。
文|馨怡
编辑|曦真
图|邓丽群
我是一个瑶族姑娘,成长于瑶山的我,自小就经历了许多别样的故事。从小学起,爸爸妈妈就为了生活压力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我和奶奶。四年级时,我来到县里的民族小学,开始了寄宿生活。夜晚,我躺在宿舍小床上,常常会觉得很孤独,我会开始想念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的温馨画面。
但我也明白为了给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爸爸妈妈不得不离开家乡外出工作。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让我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有了深刻体会,了解他们内心的孤独、渴望以及成长中的困难。
小学的时候,我的学校组织了与新疆小朋友信件交流的活动。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什么叫做笔友,在老师的指导下满怀好奇地写下第一封信。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我居然收到了回信。那一刻,我的心中涌起难以言表的温暖和力量。这段美好的回忆,为我日后的公益之路埋下了种子。
所以在大学里看到蓝信封活动时,就很想要参加进来,成为那个给予陪伴和温暖的那个人。性格开朗的我,喜欢阅读、运动和看电影。同时,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我希望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传递真实故事和情感,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成为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
大学期间,我通过了蓝信封的考核成为了一名通信大使,开启我与乡村孩子进行书信交流的旅程。我的写信对象是一个有点害羞但又活泼可爱的妹妹,她对身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也很乐观。每次收到她的信,里面总是写满了这个月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快乐是会传染的,看到她分享这些趣事,我的心情也会随即变得特别愉快。不过,随着我们聊得越来越深入,我慢慢发现其实妹妹也是会有自己的小心事的,虽然家人能够陪伴在她的身边,但有些话无法对家人说出,她就选择跟我说倾诉。
在与妹妹的交流中,我仿佛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我们都在小小年纪开始寄宿生活,那种不适应和孤独感,我感同身受。她和以前的我一样,不适应一个人过住宿生活,更何况是在这么的年纪,但是妹妹远远比我想象得要坚强,在信件里我能看到她在努力适应与克服这些困难。
这种相似的经历,让我想要更加用心地去陪伴他成长。在通信过程中,我曾经也有过担心。毕竟她的年纪还小,我害怕自己的话和看法会影响他的判断。所以每次写信,我都会格外谨慎,很少说不好的东西,更多的会给予她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每个月收到妹妹的回信都是在我特别意外和惊喜的时刻收到的,比如在我和舍友外出聚餐的路上突然收到邮筒的来信提醒。
我的故事,就像一封封书信,记录着我的成长和变化。在瑶山的岁月里,我学会了坚强和独立。长大后通过与乡村妹妹的书信交流,我不仅传递了温暖和支持,也收获了成长和治愈。
在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妹妹的乐观和坚强,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一次回信,都是一次心灵的触碰,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些经历,让我在给予中找到了自我价值,也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用笔和纸,书写更多的故事,传递更多的温暖和力量。因为我知道,书信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连接心灵,让爱和希望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不息。
也很欢迎,同为蓝信封志愿者的你,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职业和专业,为孩子提供更多元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