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宠溺VS芬兰式独立,哪种教育方式更好?芬兰妈妈给出答案
发布时间:2024-08-02 02:27 浏览量:24
在我国居住了整整二十年,如今却宁愿放弃事业和人脉,也要带着女儿回芬兰接受教育。前段时间,网红“芬兰卡姐”的重大决定,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卡姐是一位芬兰妈妈,她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打小儿便中芬两国跑,分别接受过两个国家的教育。大学毕业之后,卡姐来到广州打拼,成为了一家高档酒店的总经理,并且在当地组建家庭。
一转眼,卡姐已经在我国生活二十年了,她的女儿则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她执意带着女儿回国上学,是觉得我国教育不行吗?还是芬兰教育更好?面对网络舆论纷纷扰扰,卡姐有话要说。
卡姐的女儿Emilie,在我国读的是双语幼儿园,后来选择小学,也是去的国际学校。虽然都是当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可卡姐却并不满意。
据卡姐透露,Emilie从小到大,一直因为金发碧眼的洋娃娃长相,在我国备受优待。无论是幼儿园阿姨还是小学老师,都对她的顽皮十分纵容,这使得Emilie心中的优越感不断加深。
慢慢的,Emilie的优越感已经不止于在学校了。面对妈妈在酒店的同事和下属,她经常做出一些没礼貌的冒犯举动,然后再通过撒娇耍赖的方式糊弄过去。而酒店的人要么觉得小孩子年幼懵懂,要么看在是上司女儿的面子上,从来不进行规劝和教育,而是一直惯着。
卡姐对女儿处处受到优待、享有“特权”的情况忧心忡忡,怕孩子从小被溺爱,心性被养坏,所以一直严厉教育她。可由于家中保姆“拒不配合”,卡姐的努力收效甚微。
为了锻炼女儿的独立性,卡姐要求她自己走路上下学,可保姆却心疼孩子,偷偷接送她;卡姐希望女儿养成乐于助人的品性,让她帮保姆干家务,可保姆却不让孩子干一点儿活儿,还骗卡姐说孩子已经帮忙了。
在我国,这些教育的细节,在家长看来也许都是小事儿,很多宠溺孙辈的爷爷奶奶都会这么干。可卡姐却觉得事情很大,这关系到女儿能否培养出独立自主的人格,长大是否可以做到不依赖别人。
为了让Emilie结束随时随地被宠爱的生活,打击她的优越感,培养她的责任心和良好品格,卡姐决定带着女儿回国接受教育。回到芬兰之后,Emilie的外表不再特殊,之前受到的优待通通没有了,这让她一时之间无所适从。
曾经的Emilie一撒娇,所有人都让着她,现在有人及时纠正她的无礼言行了;回到芬兰后没有保姆,她只得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被迫”形成了事事不求人的好习惯。
经历过最初的委屈和郁闷,Emilie逐渐适应了新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变得更加独立了。有一天,卡姐听到女儿说别的孩子都自己坐校车上下学,自己昔日被人接送觉得很惭愧,不由得感到十分欣慰。
在学校,Emilie最喜欢的就是家政课和手工课。这两门课程,在我国家长听来十分新鲜,可在芬兰已设立很多年了。通过对家政和手工的学习,孩子们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和协调性,培养耐力、注意力和独立性、责任感,获益匪浅。
卡姐的女儿回到芬兰后,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不再依赖他人,性格变得独立,也没有了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而在学业方面,Emilie的表现又如何呢?
很多我国家长猜测,国内的教育如此“鸡娃”内卷,Emilie回到芬兰之后,必然是在文化课上对同龄人形成“降维打击”。可卡姐却表示事实并非如此,她的女儿是费了好大的劲儿,才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的。
我国互联网有很多关于芬兰教育的传言,说他们那边每天只学习不到三小时,学生们既不需要写作业,也没有任何考试。卡姐表示,这种“自由松散”的学习环境确实存在,可都是在小学三年级以下。
一旦孩子升到了高年级,学习压力就会变大。课程科目增多,作业和各类考试接踵而至,想要取得优异成绩,学生需要刻苦努力。
和中国老师敦促、家长监督的教育模式不同,芬兰教育给了学生极大的自主性。没有了班级微信群,也没有了老师给家长下达任务,父母们轻松了不少。可孩子们究竟学成啥样子,完全看他们的自律程度了。
很多专程带孩子来到芬兰、接受当地教育的华人华侨,或者类似卡姐这样的归国家庭,子女们一时之间不能适应这种新的教育方式,就会滋生“摆烂”的心理。如果家长不及时予以纠正,孩子的学习成绩非但不能拔得头筹,反而极有可能一落千丈。
卡姐的女儿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一回到芬兰,又没老师看着又没家长管着,她恨不得从早到晚疯玩儿。好在卡姐及时帮助Emilie扭转了学习态度,要不然她真的会变成“差生”。
通过卡姐女儿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芬兰教育相比国内,确实是有很多独到优点的。也正是因为这些优势,许多国内家长对芬兰趋之若鹜,竭尽全力想让孩子接受芬兰当地教育。
可卡姐身为中芬两种教育模式的亲历者,对此提出了十分清醒的建议。在卡姐看来,如果没有真正认识到芬兰教育的优势所在,盲目把子女们送到异国他乡,对孩子不一定是件好事儿。
芬兰教育最出彩儿的地方,就是给资质平庸的孩子,留下了足够宽的上升渠道。在芬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考入职高的学生也可以继续深造。只要成绩够,大学也是可以上的。
没有堵死职业教育往高等教育晋升的路,使得芬兰的家长和学生们,对升学、入校焦虑情绪没有那么严重。同时,芬兰教育界奉行的“鼓励式教育”理念,也帮孩子们建立了更多的自信。
无论是从前途方面,还是从儿童心理层面,芬兰教育模式都十分适合所谓的“普娃”。可面对天资卓越的“牛娃”,芬兰教育则没有那么“灵”了。
外国学生来到芬兰,首先要突破的便是语言关。当地学校自然也是要教英语的,可学生首先要掌握的,必须是芬兰语。对于本地人而言,芬兰语是母语,当然要努力学好。可对于外国学生来说,芬兰语应用层面太窄了,还不如去英美国家留学呢。
即使外国学生愿意老老实实学习芬兰语,当地学制和学历证明与别国不适配,也是一个大麻烦。如果是奉行“精英教育”的家庭,一心想让孩子的履历越光鲜亮丽越好,那不如去别国就读。因为芬兰的文凭,尤其是中学文凭,很难被其他国家承认。
卡姐开诚布公地讲述了自己女儿的学习经历,比较中芬两国教育模式的区别,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至于家长们作何选择,完全看他们自己了。你觉得卡姐的话参考价值大吗?我国和芬兰的教育模式,哪个更胜一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