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国内拼到加拿大,独自带俩娃读完博士,身兼三职成超人妈妈

发布时间:2024-11-17 08:29  浏览量:5

我是80后女博士,因为读研跟着导师去新疆支教,从此爱上教育行业。研究生毕业后,我成为了大学老师,但这里和我想象中很不一样。

为了不躺平,我去新东方做兼职老师,结果大开眼界,被一群优秀师生推着往前走。

于是,不甘平庸的我,怀着二胎去加拿大读了个博士。没想到读博那么难,差点毕不了业。

后来,我顺利毕业,却因疫情滞留在加拿大,独自带着俩娃,身兼三职,拼出一番事业。人生不拼不行,爱拼才会赢!

(呼伦贝尔草原自驾游)

我叫王建文,1984年出生在山东省泰安市,独生子女。家庭经济一般,父母都是普通事业单位的职工。

小时候的我,性格没有现在外向,成绩也不好。上了初中,我就像突然开窍了一样,成绩不错,尤其是文科,考上了重本线,去了青岛一所学校读大学。

那时候国贸英语专业非常火,我也报名了,可惜没有录取上,最后读的是普通的英语专业。有遗憾,但也很满足。

2007年,本科毕业后,我考上了英美文学专业研究生。选导师时,我在学校官网查了许久,终于挑到一位自己喜欢的导师。

巧的是,读研的第一年,导师要去新疆支教一年,那是一个西部支援项目,我便跟着他一起去了。没想到,我因此爱上教师这一行,也尝遍了做老师的酸甜苦辣。

(在新疆不知名的湖边拍日落)

乌鲁木齐昌吉市,据说这里是卫星城,我环顾四周,发现环境舒适,是一个非常安静又干净的城市,与我想象中的山区支教环境完全不同。

我进了本地一所大学-昌吉学院,环境跟其他省份普通的学院差不多,规模不大,教学环境挺好,还有教师宿舍楼。

我们被安排在一个三室一厅的普通房子,房子有点旧,但基础设备都齐全,我对支教的初印象很好。接下来就是认真教学,没想到第一天,就被学生质疑。

研学生做支教,一般没有导师指导你如何工作。在这里,大家都是昌吉学院的大学老师,需要自己独立完成备课、讲课等内容。

我负责教非英语专业与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备课对我来说,没有难度。到了正式讲课的那一天,我为了凸显成熟,穿了一件老气的衣服,搭配一双低跟的高跟鞋,拿着精心准备好的英语课程,紧张地踏进课室里。

(我在秦皇岛海边)

一进去,我就听见学生们在课桌底下窃窃私语:“那不是一个大二的学生吗?年纪跟我们差不多啊!”也是,我一个本科毕业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再怎么装,样子看起来还是有点稚嫩。

好在,之前的支教老师们,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都不错,我说出“我是从吉林大学来的支教老师”时,同学们一下子就接纳我了,并且表现出热烈的喜欢,接下来的学习也非常配合。

这一点,倒出乎我的意料。我工作起来更认真了,不能丢母校教师们的脸。大家每天上课都踊跃发言,我授课也特别带劲。

在一些讨论课上,课堂上的互动氛围非常好,像有学生讨论圣诞节礼物时,说:“妈妈每次在冬天洗衣服时,手都会皲裂,我特别想送她一副手套。”

(自驾阿尔山,遇见一个不知名的火车站)

类似这种讲自己经历的互动还有许多,学生们容易真情流露,讲到情浓时还会出现几分伤感。

由于年龄相仿,我与他们交心,很快就打成一片,渐渐爱上了教学。时间久后,我发现支教生活并不苦,还拓展眼界。学校定期安排新疆各地游,我们这班支教老师有眼福了。

这里的地理与人文都与别省不一样,我很少去旅游,看着绿油油的草原,还有赛里木湖、天山,吐鲁番等美景,顿时激情澎湃。

我还见过哈族、图瓦族等不同民族的生活,心里一次比一次有感触。这些旅游经历对我影响深远,在我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各地看看。

(在中国极北根河看最后的麋鹿部落)

不知不觉,一年到期,我回到吉林大学继续读研,本可以读两年就毕业,但我还是坚持读了三年,想打牢基础。

这三年内,我坚持做兼职家教老师,积攒实战经验。没想到,正式工作时,却遭遇了挫折。

2011年,我研究生毕业,通过投递简历,去了河北三河市一家专科大学做英语教师。

我对这所学校不是很了解,因为是事业编,家里人都很高兴。

(自驾阿尔山的路上)

但是去到那里,我却很失望。因为教师的工作重点不在教学,经常有开不完的会,以及各种行政工作,感觉变了质,与我想象中差别很大。

工作两个月,我完全感受不到教学的快乐,时常想念支教时的师生们,心里就像缺了个口子似的,有满满的动力,却无处伸展,特别无奈。

不过,不喜欢归不喜欢,签署了合同,我不能任性摆烂,说走就走。

年底,我去北京的新东方找了一份兼职,重拾做老师的乐趣。因为有教学经验,我的两轮笔试面试都很顺利,最后被安排在一个核心业务部门-北美部。

我负责教SAT阅读,简单来说,就是教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掌握美国高中生大学入学考试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一次去加拿大)

进去后,我遇到了众多优秀教师,有北大历史系出来的,也有许多从清北出来的,相当有压力。

这里的待遇比我的本职工作还好,重点是,教学环境与工作学习氛围是我喜欢的。

老师们独立备课、上课,学生们会给你打评分,得分高低会直接影响老师的待遇。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还要另外接受专业的培训,跟着不同的全国名师、大咖学习,每天都斗志昂扬。

当时流行写逐字稿,备每一节课,我得将里面要讲的每一句话都要写下来,然后拿给主管批。

印象中,我需要花许多时间去备课。10年前的新东方,对教师的要求,比想象中要严格。

在这里,我经常能见到俞敏洪老师。

(和老公认识第二年,在洱海旅行)

每次新教师培训,俞老师都会参加。他喜欢跟我们分享他的阅读书单,企业阅读文化做得很不错。每天被一群博学又风趣的老师们围绕,我一点都不敢躺平。

每到过年,老师们都有福利,有时候会分鸡蛋、土豆等。大家兴趣不大,教秘特别搞笑,每天在群里吼:“你们快来取鸡蛋,再不拿走,都要孵出小鸡崽了!”

后来,新东方转型,看到俞老师带领团队售卖农产品,心里真是各种滋味,也越发怀念那段快乐又忙碌的日子。

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三河与北京两边跑,早上坐公交,转地铁,然后去新东方总部上课。

下午坐公交车回到大学宿舍,晚上继续改课。那几年特别累,但每天都有收获,过得十分充实,算是痛并快乐着。

(有了娃之后,旅行的主题就是遛娃)

2012年,我兼职时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两人从热恋到结婚,一切都很顺利。

我算是爱情事业双丰收。每一年的节假日或者周末,老公就带我四处旅游,圆了我曾经的旅行梦。

我们经常自驾游,走过不少祖国山河,去过偏僻的村落,见过为一棵树做的水土流失保护工程,还到过黄土高坡,见识过不少在恶劣环境中艰难生存的当地人。

这些见闻改变了我许多看法。我曾愤世嫉俗,也曾觉得社会、命运对人不公,后来,我学会了如何与学生交流、相处,多了份理解与悲悯,也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社会问题。

我以为自己会一直当老师,随着接触到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多,时间一久,心里也产生了别的想法。

(我和宝贝在一起)

我带的学生们,大部分都是准备出国读书,很多人想考进常春藤或者剑桥。面对这些优秀人才,我心里感触挺大,经常对自己不满意。

记得有些高中生对物理学科很有研究,经常抢走我的小黑板,打断我:“老师,你先别讲,听我说,物理才是真正的科学……”

他们愿意花一节课的时间,反过来给我讲解物理知识。我开始觉得,只掌握一门语言,是不是不够?

那时候,我主要负责阅读,与我搭课的是一位年轻的语法老师,还在中国传媒大学读大三。

他特别努力,工作两年,攒了40万学费,便立即申请了哈佛大学的教育研究生。他的经历,深深刺激了我。

每天在这些优秀师生们的熏陶下,我渐渐有了出国读博的想法。

(爸爸和女儿在北京将府公园)

不过,英语博士很难考,加上我想学点别的,最后,便选择了心理学专业。

读博意味着家庭将减少一份劳动力,而且我与老公正准备要二胎,我一旦“失业”,老公的压力会很大。

意外的是,老公很支持我,公婆也乐意帮我带大宝。有了他们做后盾,我义无反顾,大胆去追梦。

2016年,我从大学和新东方正式辞职,准备去加拿大读博。算了算,从我初次接触教学行业,到打算读博,我在教育行业差不多打拼了10年。

人生有多少个10年?虽很不舍教师这份工作,但依然选择了遵循内心,走自己最想走的路,接受新的挑战。

读博期间,我的研究方向是青少年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的心理发展,这里面涉及不少统计学知识,可我从小不擅长理科。

(和老公沿黄公路自驾)

面对庞大的数据库,我经常犯错误,导致后面进行数据处理时,特别困难。我无法将它们有逻辑地串联起来,越痛苦越吃力。巧的是,那段时间,我怀上二胎了。

我每天五点多起来,白天在学校处理数据,晚上回去宿舍继续分析,经常折腾到半夜一两点才睡。可即便这么努力,以我有限的专业能力,还是搞定不了。

我只好去求助同学。那天,两位师妹处理完自己的数据后,已是晚上八点多,见我求教,三人就一起去附近餐厅找了个位置,点了饺子,她们拿出一张张白纸,帮我画图、分析和理顺思路。

饺子上桌后,她们一口没吃,继续教我,等全部理顺已是九点多。桌上的饺子全凉了,而我的心,却比装满开水还热乎。

(和老公在老牛湾)

这种例子真的数不完,也非常感谢同学老师们的无私帮助。读博士是非常艰难和孤独的,因为博士课件需要个人独立完成,而且要有创新。

同学与老师的帮忙,顶多帮我解决一些共性问题,后面还是得靠自己。

无法想象,没有导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没有家人们的支持,对于正怀二胎的我,一个跨专业的小白,要怎么努力,才能克服所有的困难?真的,没有他们,我就毕不了业。直到现在,我仍心存感激。

2020年,博士毕业后,正赶上疫情,我被困在国外,无法回国。此时,二胎已出生,大宝也来到我身边,我只好找些事情来做。

真没想到,之前的教学经历,在加拿大挺吃香,所以我继续教SAT。同时,在孔子学院的推荐下,我还给加拿大本地学生上中国文化课。

(如今一个人和两个孩子在加拿大)

我在国内有丰富的旅游经历,也做过老师,这门课既能表现自己的学识,还能传递中国文化,感觉挺自豪。有时候,我可以连续讲4个小时,兴趣依然浓烈。

后来,导师见我滞留在国外,说实验室有个项目的助理,恰巧要去读博,想邀请我接手。

他是脑神经科学领域的,负责的工作与我读博的内容有些重叠,但也有许多差异,比如用EEG做数据分析,就是我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内容。

我接手后,又迎来一个全新挑战。我积极参加培训,查阅了众多文献资料。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工作期间,我接触到许多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留学生。

我本不是一个擅长聊天的人,工作却把我变成了话痨。与这些留学生相处,我体会到不同的国家文化,看问题更加多维度了。

(和大宝在故宫)

我发现,虽然国内的英语教育经常被吐槽,实际上,对比其他国家,国内的教育算不上最好,但其实也不差。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别国也同样存在。

2023年,当地有个公益的英语项目,我以学生名义报名参加,打算练习下口才。没想到负责人发现我英语很好,建议我去当志愿者。

我的一位老师,70多岁的人,在加拿大是一个很有名气,又很厉害的教育学家。没想到,他竟然做了11年志愿者,帮助过许多难民学习英语。受他的影响,我也喜欢上公益。

我现在既是全职妈妈,也是身兼三份工作的斜杠女生,一份在实验室,一份是志愿者,还有一份是当地的另一个公益项目,在图书馆教新移民英语。

同时,我还报名了其他学习课程,日子再次过得忙碌又充实。

(大宝六个月,第一次带她出远门)

老公与我感情很好,两个孩子一直被我带在身边。我会把我的语言能力、心理学知识、我的见闻,对孩子言传身教,让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和健康的心理。

我觉得,我是一个合格的妈妈,顾得了小家,也足够爱自己,一直在职场上努力学习,一次又一次接受新的挑战。

有人说:“认真生活,就能找到生活藏起来的糖果。别在最好的年纪辜负最好的自己。”

(故宫全家福)

虽然,我读了博士,也已经40岁,没有太多存款,也没有很好的房子,但是我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想做的事情,过的也是自己热爱的生活,我很知足。

人生,就是要在每一站都全力以赴,遵循内心的同时,不留任何的遗憾。

【口述:Jane】

【撰文:渔小渔】

【编辑:醉红颜】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