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新华区: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发布时间:2024-11-18 15:06 浏览量:6
“妈妈,这次考试,我进步明显,老师说我考咱们全市最好的高中大有希望。”11月15日上午,平顶山市一高附属初中教育集团市十八中校区八年级一班的吴雨诺收到期中考试成绩后,忍不住给妈妈打电话分享了自己的进步。
家住杨官营村的吴雨诺成绩一直不错,在选择初中时,是留在距家一墙之隔的市十八中,还是选择去市区名校,一度令吴雨诺感到纠结。
“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不仅仅是吴雨诺的美好愿望,也是老百姓对教育改革朴素而具体的诉求。
幸运的是,在新华区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探索,让吴雨诺看到了“上家门口好学校”的希望。
为实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有好学校上的美好愿景,平顶山市新华区通过管理互联、师资互通、资源共享等方式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良性流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十八中地处偏僻,生源本就有限,因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管理落后,学生流失严重。”十八中学校副校长杨二正表示。
在杨二正眼里,这样的状况随着学校更名为平顶山市一高附属初中教育集团市十八中校区而得到极大的改善。市一高教育品牌的影响、寄宿制的落实,让学校吸引来更多的生源。2024年9月,十八中七年级招收新生160余人,比上一年整整多了100多人。三个年级的总人数,也从最初的200余人增长到400人,翻了一倍。正是“强校带弱校”实现教师资源的良性带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让更多优秀的生源留了下来,也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吴雨诺说,现在的学习十分充实愉快。以前都是老师唱独角戏,现在“学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自主讨论,探究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名校挂牌给学生培养带来新契机,也启发学校立足校情,不断对标市一高,跟上名校步伐。教师在优质资源的带动中也收获颇多。八一班班主任徐建国认为,市一高的“三单”教学,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单、课上练习单和课后检测单,提升了学习效率,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让他有时间更加充实地备课。李军老师作为市一高前来“支教”的老师,负责年级部的管理工作。他拿出浑身解数,全力以赴在十八中校区竖起来标杆,打造一高教育的实体样板,将优质的教育理念落地生根。正是他对教学质量的执着,也不断督促其他教师提升自我要求。
十八中校区有了教育资源倍增的底气,也让优质教育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
“升学率不应是孩子们成长的评判标准。”这是十八中校区校长钱三强的教育理念。2024年夏天,当钱三强来到十八中校区的时候,他笃定,完美复制市一高育才核心办学成熟标准,就能为新华区优质均衡教育资源图卷画上绚丽一笔。
集团化办学能带来什么改变?带着这一问题,从2024年暑期开始,钱三强就注重改善教师队伍。从备课、上课、批改到组织班级活动,集团在每个教育环节都按照标准规定底线、确定上线。参加培训的白露感叹:“教师有了‘精气神’,学生才能好好学。”集团化办学下,先进的教育标准就像学科育人的源头活水,让教育提质增效。
作为初次接触到集团化办学的一线教师,钱三强的教育理念深深扎根在侯赛英心中,促使教学技能不断提升创新。作为物理老师,结合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始终保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对话”给各种基于思考的观点和想法提供碰撞的机会。他认为,教书育人不仅要站稳讲台,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就这样,课堂从只有老师教到“师生互动”,再到“生生互动”,这就对老师的讲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系列显著的变化说明,通过教学教研标准的更新,学校师资力量得到显性提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优质,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
为了让老师心无旁骛投入教学,学校新建了五层的农村教师周转宿舍。今年教师节前夕,学校60多位老师全部入住。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条件,让老师们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中。
“以前住40多年的老瓦房,墙皮脱落,四面漏风。现在这条件,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教学啊!”徐建国说。
作为河南省名师、省优秀班主任、省骨干教师,钱三强曾说起自己的教育理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拥有自己的生长节奏。我们用心耕耘,就是想为学生提供均衡优质的发展,让他们绽放成自己喜欢的模样。”这一理想,已播撒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在新华区按下教育发展快进键。
截至目前,新华区通过聚焦重组、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三种途径,秉持“1所城区优质学校牵头,X所城区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新建学校参与组建教育集团”的“1+X”集团化办学改革理念,从改革设计、改革实施、改革深化等方面全链条开展集成创新,纵深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互融,辖区已成立教育集团7家,融入改革学校17所,全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93.1%,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新华区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郑鹤凌)